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只有几十人的伤亡

明武宗亲自指挥的战胜蒙古小王子达延汗的“应州大捷” , 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 。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很奇怪呢?
(明武宗画像)
这场大战 , 明军参战兵力有五万余人 , 蒙古小王子参战的兵力也有四五万人 , 双方的兵力加起来 , 至少有十来万人 。这场战争最后以蒙古小王子败退结束 。按照《明史·鞑靼列传》记载:“是后岁犯边 , 然不敢大入 。”也就是说 , 这场大战给予了蒙古沉重的打击 , 此后蒙古人虽然还是会按照惯例 , 每年都会到边关抄掠 , 但也就是抢一点东西就赶紧逃走 , 不敢往内地走得太远 。
而且按照《蒙古黄金史》的记载 , 这个蒙古小王子达延汗 , 在蒙古历史上可是个了不起的人 , 他6岁即位 , 在位38年 , 16岁亲政以后 , 就东征西伐 , 先后征服了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部落 , 统一漠南蒙古 , 被称为蒙古历史上的“中兴之主” 。而且 , 按照《蒙古黄金史》的记载 , 达延汗恰好也就是在与明朝交战的这一年去世的 , 去世时44岁 。去世后 , 统一的漠南蒙古再一次分裂 。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说明 , 达延汗的去世 , 是否与应州战败有关 。但是 , 本来他还能活蹦乱跳 , 指挥部队长途奔袭 , 攻打明朝 , 突然就去世了 , 肯定与这场战争不无关系 。
【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只有几十人的伤亡】可以这么说 , 明武宗指挥的这场应州大捷 , 不仅仅让蒙古人从此不敢轻易进犯明朝边关 , 而且还及时阻止了蒙古统一的进程 , 避免了蒙古草原上第二个成吉思汗的崛起 , 其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
(达延汗画像)
既然这场“应州大捷”参战人数这么多 , 战斗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 , 战斗所产生的影响那么深远 , 为什么史书上对这次大捷的记载 , 会如此奇怪呢?
说史书对这次大捷的记载很奇怪 , 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明史·武宗本纪》记载比较简略 。就一句话:“甲辰 , 小王子犯阳和 , 掠应州 。丁未 , 亲督诸军御之 , 战五日 。辛亥 , 寇引去 , 驻跸大同 。”
二是《明史·鞑靼列传》的记载充满戏说的味道 。“十二年冬 , 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 , 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 。帝幸阳和 , 亲部署 , 督诸将往援 , 殊死战 , 敌稍却 。明日复来攻 , 自辰至酉 , 战百余合 , 敌引而西 , 追至平虏、朔州 , 值大风黑雾 , 昼晦 , 帝乃还 , 命宣捷于朝 。是后岁犯边 , 然不敢大入 。”这段记录 , 有过程 , 有结果 , 但满满都是戏说的意味 。
三是《明实录·武宗实录》对战果的记载耐人寻味 。其中对战果有一个详细的说明:“是役也 , 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 , 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 。”一场十万人参与的大战 , 战了五日 , 竟然只有几十个人的死亡 。这仿佛打的不是冷兵器时代的肉搏战 , 而是现代的高科技战争 。
(应州大捷)
那么 , 为什么正史会有这么奇怪的记录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