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坛豪放派词人的先驱——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派词人的先驱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他出身在一个比较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以及其弟苏辙都是当时著名的大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 。当时,他虽20岁,但已博通经史,很有才气 。主考的欧阳修读了他的文章,大为赞赏,并预言未来的文坛非苏轼莫属 。六年,参加制科考试,献《进策略》、《进论》各25篇,入第三等,授官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 。他主张革新,认为当时有三患:一患无财,二患无兵,三患 无吏,提出以“课百官”来整顿吏治,以“安万民”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厚货财”来理财富国,以“训军旅”来整军经武 。但是,他主张渐变,反对速变,认为法“苟不至于害民而不可不去者,皆不变也 。”
熙宁二年(1069年),在京历任殿中丞、直史馆和差判官诰院等职 。当时,宋神宗赵顼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相继推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税等新法 。苏轼认为,设立制置三司条例是侵犯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的权,免役法是加重市民和农民的负担,青苗法也是放债取利,均输法是朝廷与商贾争利,反对新法 。四年(1071年),他请示外任,授杭州通判 。他与知杭州陈述左整治六井,解决了杭州人民用水困难七年,改知密州(今山东诸城) 。当时朝廷推行手实法,苏轼认为不便于民,没有执行,不久朝廷废罢此法 。九年,改知徐州 。徐州发生大水灾,苏轼组织人民修补堤坝,动员军队防洪抢险,并亲自住在城上指挥 。元丰三年(1079年),改知湖州 。当时,王安石已经罢相,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舒亶摭拾苏轼诗文中语,攻击苏轼怨谤神宗,把他逮捕入御史台狱,造成“乌台诗案”(乌台即当时的御史府) 。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他在黄州的东坡,开荒种地,自称“东坡居士” 。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司马光任门下侍郎,开始废除新法 。召苏轼还朝,授礼部郎中 。次年,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他的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主张保留免役法 。在守旧派内部的派系斗争中,被列为蜀党 。元佑四年(1089年)请求外任,历知杭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扬州、曾疏浚西湖,赈济贫民,多有政绩 。八年,被诏还朝,任兵部尚书兼侍读 。哲宗亲政时,苏轼出知定州(今河北定县)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又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西)安置 。四上,丙贬儋州(今海南岛儋县) 。元符三年(1100年),北归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常州,病死 。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虽然很不得志,但正如欧阳修所预言,他在文学上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他写下了大量的散文、诗、词,许多至今广为流传 。他的散文,气势磅礴,自然流畅,波澜迭出,变化无穷,往往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说理透彻,写景生动,感染力很强,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主将 。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列于“唐宋八大家” 。他的诗,洒脱豪放,格调清新,自成一体,特别是他的词,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绮丽柔靡之风,状景写人,抒情言事,慷慨激昂,清新豪迈,开创了豪放词派 。他扩大了词的领域,突破音律、形式的束缚,使他的词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代表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 。另外,他工于书法,又善于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又善于绘画,讲究神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学家、艺术家 。有《苏东坡集》、《东坡七卷》等传世 。《宋史》卷338有传 。
- 爱德华middo;埃尔加的作品有哪些?他留下的音乐密码是什么含义
- 岳飞第四次北伐的影响有哪些有关于岳飞第四次北伐的评价如何
- 十六国时期的国家:南燕的发展史
- 葡萄籽油和橄榄油的区别 葡萄籽油和橄榄油哪个好
- 河蚌可以吃吗 新鲜的河蚌怎么处理
- 黄新廷的军事能力如何饿?别看长着娃娃脸,打起仗来勇猛无比
- 董福祥如何从匪首变身成为清朝大臣的在中间的过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 蒋维平有哪些革命贡献60岁带全家参军,是共和国史上最年长的中校
- 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要说马谡他的地位很重要吗
- 陈得才为什么要再入皖西再入皖西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