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娅middo;普拉斯:美国自白派诗人的代表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 , 1932—1963)是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 。1963年她最后一次自杀成功时 , 年仅31岁 。这位颇受争议的女诗人因其富于激情和创造力的重要诗篇留名于世 , 又因其与另一位英国诗人休斯情感变故自杀的戏剧化人生而成为英美文学界一个长久的话题 。
西尔维娅·普拉斯(为我们所熟悉 , 首先是作为一位美国自白派诗人的代表 , 上世纪80年代就被介绍进来 , 并对国内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普拉斯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地区 , 她8岁时父亲去世 , 她和弟弟由母亲抚养大 。1955年 , 普拉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史密斯女子学院 , 之后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在那里 , 她遇到了后来成为桂冠诗人的特德·休斯(1930—1998) , 两人于1956年6月结为连理 。在与休斯育有一子一女后 , 两人婚姻出现裂痕并于1962年9月分居 , 普拉斯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1963年2月11日 , 她在伦敦的寓所自杀 。
童年
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 , 1932—1963)美国著名的自白派女诗人 , 小说家 。她的父母均为教师 , 八岁那年她父亲去世 。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死亡 , 也是她一生的转折点 。当母亲告诉她父亲的死讯时 , 她决然地说:“我不再与上帝通话了” 。之后 , 她不断在诗中歌吟死亡 , 也曾多次试图自杀:
“死去是一种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我尤善此道” 。“我又做了一次/每十年当中/我要安排此事” 。“看 , 黑暗从爆裂中渗出/我不能容纳这些 , 我容不了我的生命” 。“从灰烬中/我披着红发升起/像呼吸空气般地吞噬男人” , “像猫一样可死九次” 。“这女子已臻于完美/她死去的/身体带着成就的微笑” 。
大学
在大学期间她学业出众 , 每门功课都是优等 , 获得多项奖学金 。大学二年级时因出色的写作才能被纽约时装杂志《小姐》选中应邀担任该杂志的客座编辑 。一个月的纽约生活如同梦幻一般 , 豪华的宴会 , 漂亮的时装 , 与仰慕的作家共同创作 。但好景不长 , 不久她就陷入在精神分裂的磨难中 , 直至进入麦克林精神病院被进行电疗 。她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The Bell Jar)就是描写这一段经历 。
这部小说如同她的诗一样 , 是她的精神自传 。在小说中很少有明晰的场景 , 主要是她通过自我之眼看到的变动的、片段似的、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景象 , 犹如她内心独白中闪回的布景 。小说被丰盈的自我感受所包围:青春期的烦恼、热烈而莫名的向往、跃跃欲试的冲动、期望被男人勾引、对未来躁动不安的憧憬和犹疑不定的选择 , 企图尝试一切又逃避一切的心理、疯狂地冒险和极力地压抑……一如用快速的镜头扫过内心所有的角落 , 一个矛盾集合的多元体 , 像是在玻璃杯中倒入令人迷醉的幻象并用现实加以搅拌 。她一边用变换的场景来作她心情的告白 , 一边用严格的句子写下头脑中混乱的思想 。真是一部杰作!
她的极度敏感形成了她容易受挫的心理;迷恋内心生活使她易于与现实进行对抗;过分好强造成她疲惫和虚弱;对事物完美的追随促使她对自己过多的抱怨;精神压抑其实是来自心灵的亢奋;对生命的认真推动她最终走入生命的虚无;追求诗歌的深度却在心中布满了痛楚 。所有这一切又可以反过来认证 。原因和结果在她的心内是同为一体 。晕眩与纯净 , 错觉与清晰 , 恐惧与喜悦 , 黑暗与宁静 , 愤怒与怜悯 , 亲切与卑微 , 死亡与新生就是这样交织在她的诗中 , 也成为《钟形罩》的意象源泉和氛围元素 , 宛如雨滴淋湿了书中的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