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日本一本名曰《周刊文春》的杂志对当代日本人最崇拜的百位名人作了一次调査,结果诸葛亮在所有中国人中排名第一 。
在日本滋贺县首府大津市,每年都要举行大型节庆——“大津祭” 。其中的重头节目是“拽山巡行”,即用二十多位壮汉拉着高达两层楼的花车在主要街道游行 。花车共有13辆车,都是用名人的名字命名,其中有一辆车就以“孔明”命名 。每当诸葛亮诞辰日来临,不时有日本人私人掏钱为诸葛亮树碑立传 。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五丈原,因为三国名相诸葛亮在此仙逝而闻名,这里也有一座武侯祠,那里有一块“心外无刀”石碑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日本著名书画家野吕雅峰1993年为纪念诸葛亮逝世1760周年所立,“心外无刀”是引用中国成语“天下无心外之物”对诸葛亮精神本色的评价 。
为什么日本人对逝去近两千年的这位中国古人念念不忘,始终不渝地纪念呢?他们到底喜欢诸葛亮的什么呢?
是因为他足智多谋吗?
我们抛开演义评书,就正史记述的诸葛亮的才智而言,其实比曹操、司马懿也强不了多少 。明代学者胡居仁就曾指出:“诸葛孔明、司马懿智勇相等 。”说诸葛亮和曹操、司马懿的智商及谋略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但为什么诸葛亮被历代颂扬,而不是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哪一点超越了曹操、司马懿?
日本著名汉学家林田慎之助为诸葛亮专门写过一本大传,书名就叫《诸葛亮》 。书中林田慎之助之用“花”总结了诸葛亮的一生,称诸葛亮的一生为“花之生涯” 。
这个“花”是哪种花呢?在日本人眼里,当然就是他们的国花——樱花 。
樱花有什么特点,一是绚丽,二是花期短 。
诸葛亮的一生不可谓不绚丽 。他27岁出山,创造了无数经典战例 。从赤壁大战到安居平五路,再到七擒孟获,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都令人叹为观止 。
诸葛亮的一生亦可谓短暂 。诸葛亮跟对手司马懿比,是一个早逝年龄 。司马懿活到73岁,寿终正寝,而诸葛亮只活了54岁,比对手少活了小半辈子 。
在日本人眼里,这不正是樱花的写照吗?在早春怒放,在最烂漫中凋谢 。此花来到世上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让人刻骨铭心地感动,似乎就是为了让人懂得生命崇高的存在 。而这一切的代价,就是在最灿烂的时候凋谢,在挥手作别的时候把风尘、沧桑与痛苦悄然带走,身后,留下整个春天和延续千年的思念 。
这就是英雄的人生,樱花一般的绚丽短暂,自然得到了日本人的共鸣 。
当然,在中国人的评价中,对诸葛亮的溢美之词也很多,这里没有樱花的事 。人们习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赞美 。而在这些赞美中,我以为最精准的评价可以总结为四个字:正统士表 。
诸葛亮是中国正统士大夫的表率,这是他的核心价值 。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品质比他的智谋还有传承价值 。
我们看三国,蜀汉集团一直以正统自居 。但这绝不仅仅由领军人物的汉室宗亲身份所决定 。不可或缺的砝码与说服力,还来自整个政治集团里核心成员的精神品质特征 。蜀汉集团的代表人物以及精神品质,比之魏吴,确实更符合汉朝确立的正统价值观——“儒家五常”,以“仁义礼智信”为内核的正统价值观的伸展 。
不管是刘备之用人,还是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均丰富了正统价值观的内核——仁、义、智 。
在三国时期,“正统人物”突出表现为“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一体化 。从“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一体化”角度看,三国统治集团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明显的差异 。曹操虽然以铁血精神立世,但从个人品质而论,却是“非主流” 。因为他早年对儒学就不以为然,他在“唯才是举”的“招聘启事”里,公然号召那些不仁不义的人前来应聘,与儒家倡导的人品修养格格不入,后来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诸多威逼皇上至尊的大逆行为 。其子曹丕则干脆篡汉,直接取代汉江山;司马氏又以阴谋取代曹氏江山 。这些在儒家看来,都是不能容许的“贰臣贼子” 。曹氏、司马氏被儒家视为“奸贼”,概因于此 。
- 名相辈出的北宋,为什么积贫积弱,一直被欺负?
- 为什么中国发明麻将,而西方却发明了扑克
- 古代被判了凌迟处死的犯人,为什么不先自杀?
- 为什么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花了半个世纪才灭掉弱小的南宋?
- 贺晋年为什么不是上将?为什么后半生不穿军装?
- 莫登庸:越南莫朝开国君主,1527年至1529年期间在位
- 阎锡山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为什么先搜口袋再搜武器
- 康熙为什么会赐一副老花镜给佟国维这老花镜有什么寓意吗
- 民国第一公子孙科,为什么没有成就一番大事业?
- 山竹能不能放在冰箱里 山竹可以放冰箱保存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