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无能的外交官完颜崇厚,一事无成却官运亨通( 二 )


为了掌握这些无用的学问,崇厚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一直没能考中进士,只是在第三次参加乡试时勉强通过,获得了举人头衔 。
幸运的是,崇厚生活的时代还有另外一条为官的路径:捐纳,即买官 。捐纳的传统由来已久,以前,买卖的通常都是闲职;到了1950年代,朝廷财政状况持续恶化,一些拥有实权的职位也开始待价而沽,为了鼓励大家买官,朝廷甚至会打折促销 。崇厚的父亲和崇厚自己都是通过这条“异途”进入官场的 。进入官场后,崇厚又得到了兄长的大力提携(此时他的父亲已去世) 。
中国人在巴黎
1853年,崇厚获咸丰帝召见,三年后,30岁的崇厚就被委任要职——治理京郊的永定河 。两年后,他因为对洪水处置不当,被皇帝罢免 。时值第二次鸦片战争,崇厚很快又得到了一项新的任命,赴天津帮办海防,后来的事实证明,清朝的防御不堪一击 。外国军队攻入北京,清朝战败,圆明园被劫掠并焚毁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迫切需要能与洋人进行外交斡旋的人才 。
中国的皇帝视洋人为野蛮人,不愿同这些“逆夷”直接接触,朝中的重臣同样珍惜自己的声誉和颜面,不愿屈尊于野蛮人的行列 。如今,外国势力急切地想要瓜分中国,朝廷就派出了完颜崇厚这样的中层官员 。西方人的坚船利炮清朝官员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就领教到了,既然军事上无法战胜对方,就只好割地赔款,签订贸易条约,对于清朝的官僚,这虽然屈辱,但总好过紫禁城被围,皇上被迫接见不肯下跪磕头的洋人 。
所以,当崇厚在战争结束后的1861年赴天津充任“三口通商大臣”时,这个刚刚创造出来的官职是个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至少对满清的上层官员来说是如此) 。通晓洋务不是优点,反而会为人诟病,不过,崇厚没有这种烦恼 。比如,1861年,一个普鲁士使团前来商讨贸易条款,崇厚以为普鲁士在西方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便驳回了他们的请求 。在天津,崇厚与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就不平等的条约进行协商,有一次,英法的要求也使他“怒发冲冠” 。不过,天津的岁月里,他对外国人的态度逐渐软化,后来,他还催促朝廷往各国派遣外交官 。“中国从未向外国派驻过外交人员,这会引起外国人的猜疑,应该派遣外交人员,表达我们交好的意愿” 。崇厚说 。
很快,崇厚就亲身实践了他的主张,成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个带领使团出访外国的帝国官员 。不过这次出使并无任何值得自豪的地方,它源于天津地区“洋务”的恶化 。
1870年春,谣言和猜疑的阴云笼罩了天津地区的法国天主教堂和育婴堂(孤儿院) 。传闻称,天主教堂的传教士、神父和修女以育婴堂为幌子,绑架和杀害中国儿童,并对他们挖眼掏心 。实际上,是一些中国人为了领取报酬,绑架患病的儿童送去育婴堂 。
对于这种传闻,崇厚先是阻止地方官员的调查,然后又说服法国领事不深究此事 。他低估了很多中国人对洋人的仇视情绪,因为后者长期凌驾于法律之上,不乏为非作歹之徒 。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满人,那些群情激愤的汉人(其中有很多人长期不满于满人的统治)让崇厚深感不安,对此,他只是和了和稀泥,并没有去安抚愤怒的民众 。
19世纪的巴黎
崇厚的策略于现实毫无助益,1870年6月21日,暴民杀死了法国领事,把尸体大卸八块扔到街上,起因是法国领事和地方县令在处理教堂事宜时,在争执中怒而开枪,打伤了县令的仆人 。随后,约20名外国人(大多数是法国人,其中有2名神父和10名修女)和几十名中国信徒被杀 。为了安抚法国当局,避免爆发战争,清廷将涉事的近20人处决(其中包括并未直接参与屠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