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早在3500多年前,中华先民们就有能力修筑宏大城池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3500多年前,中华先民们就有能力修筑面积达25平方千米的宏大城池 。
城池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守城方当然希望城池防御能力越强越好 。问题是,城池应该怎么修,才难以攻破呢?
钓鱼城:城池选址的榜样
抗蒙36年之久的南宋合州钓鱼城,是以防御为核心的城池选址经典之作 。
钓鱼城城址的一个特点是地势险峻 。它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的钓鱼山顶,三面环水,城与山相结合,城墙沿陡峭的悬崖修建,城墙外坡度基本大于70°,难以攀爬 。
另一个特点是位置重要,钓鱼城上可控制三江、下可屏蔽重庆 。城内低地多为良田,有92口水井,可以长期自己自足 。
钓鱼城精当的选址帮助宋军多次顶住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创造了辉煌战绩 。
1259年初,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进攻钓鱼城,从2月一直打到7月,钓鱼城岿然不动 。7月21日,蒙哥在一处台楼下指挥瞭望,被南宋守将王坚发现,立即以抛石机轰击台楼,蒙哥被飞石打成重伤,几天后死去 。
【考古发现,早在3500多年前,中华先民们就有能力修筑宏大城池】此后,南宋守军继续依托城池顽强抵抗多年,直到1278年,蒙军攻占重庆后才投降 。
以城墙为中心的立体化防御体系
很多影视剧里,攻城的场景一般是进攻方架云梯登城墙、推攻城车撞城门 。其实,古代攻城作战,尤其是大城攻坚,进攻方要面对以城墙为中心,马面、瓮城、羊马墙、护城壕等设施相配合的立体化防御体系 。
中国古代城池大部分是夯土城墙,完全依靠人力取土、夯土,每个夯层厚度大约10~20厘米,逐层夯筑上去 。
夯土城墙外砌烧制城砖的做法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但普遍应用是明朝以后的事,今天我们看到的北京、南京、西安等地的明城墙都是这种墙体为夯土、外砌烧制城砖的城墙 。
城墙顶部外侧建有雉堞,凸起的部分高度一般在1.5米以上,为守城士兵提供掩护;凹下的部分是垛口,用于架设兵器,或由士兵向下投射武器 。
城墙向外延伸出去的长方形墙体就是马面,上面一般修筑有敌楼,用做瞭望和储存军械物资 。马面主要是打击攻至城墙下死角的敌军,在实战中作用很大 。
1624年明朝完成了辽东宁远城的改建工作 。改建后的宁远城东西长800米左右,南北宽820米左右,总面积不大,所以没有修筑马面 。
但在外城的四角分别建有城台,凸出城墙达20米左右,?形如长爪,以自相救?,实际上发挥了马面的作用 。明军在城台上布设了11门红夷大炮等火器,射界可达270° 。
1626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军六万人攻宁远,明朝守将为袁崇焕,守军不足两万人 。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包围宁远,连续三天发起强攻,虽然多次推进至城墙下,但遭到城墙与城台交叉火力的打击,始终不能破城 。
尽管《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只承认?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但也记载,?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忿恨而归? 。
努尔哈赤遭遇了起兵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由此郁闷成疾,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
城门是连接城池内外的关口,古代城池大多数只有一层由厚木制成的城门,有的城门还有多个门道,这就使得城门在整个防御体系中最薄弱 。
为保护城门,很多城池在城门外修筑与城墙相连的半圆形、长方形或者梯形的瓮城 。面积较大的瓮城还可以作为屯兵之所,成为对攻城敌人发起反冲击的出发阵地 。
北宋都城开封在1116年扩建完工时,共有12座城门和9座水门,近年来考古发现了5处瓮城遗址,面积在5千-1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