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战国时期真就只是乌合之众打群架吗?丰臣秀吉两个月就灭了朝鲜

不知何时起,网络上有一个对日本的群嘲段子:日本战国,就是几个县甚至几个村子的农民械斗,乌合之众打群架而已 。
日本战国只是村长械斗?
这番话如果真当成段子也无可厚非,但真的有很多愤青坚信:日本所谓的这个山城那个山城,就是个几米高的大碉堡,对付农民暴动还行,要是面对正规部队的攻击,就是个渣,是个笑话 。如果当时有中国军队登上日本列岛,几万人的部队绝对可以横扫日本了 。
为黑而黑,把敌人说得如此猥琐不堪,持这种“精神胜利”观点来刻意黑,真是一种可怕的倾向 。
一、
日本战国时代是动荡的乱世,各地强有力的大名纷纷独居一“国”,互相攻打,扩大地盘 。
打仗数量多如牛毛,但战争规模都不大,多数是几百人、几千人的规模,为什么?
【日本的战国时期真就只是乌合之众打群架吗?丰臣秀吉两个月就灭了朝鲜】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岛国,但战国时代的人口总数却不少,排在世界第三:从公元1400年到1600年,人口为1200万-2200万,仅次于同时代的中国明朝(9千万-1亿6千万)和印度 。
日本打仗不是缺人,而是养不起兵 。日本是按“石高制”养兵的,日本战国时代,1石米=现在17~20公斤,1石稻谷=13~15公斤,每个士兵耗粮=1.8石/月,21.6石/年 。
举个例子,五十万石的大名大约可以养两三万的兵,包括甲胄、兵器、马匹等等 。
此外,日本地形狭长,山地多平原少,战争规模想大也大不起来,很多是强袭、奇袭战 。
但战国时代最大的几次战役:关原合战、大坂之战、小田原包围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都达到了14万-20万以上,绝对不是什么村长械斗 。
那么,日本战国士兵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倭城是“渣城”吗?历史上有现成的例子:万历朝鲜战争 。
二、
终结了日本战国的丰臣秀吉,发动了十余万日本百战之兵,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几乎灭亡了朝鲜李朝,明朝毅然出兵援朝,前后十余万精锐大军渡过鸭绿江,中朝联军和日军打了一场长达7年的盘肠大战,才把日军赶回国 。
战争中,明朝最有战斗力的“宣大精骑”,对日军的评价是最具价值的 。宣大游击颇贵如此回答朝鲜国王李昖的提问:“倭性甚狞,虽前锋杀死而后不退 。俺时年五十五,身经几百战矣 。各种诸夷无不试者,而无如倭奴之狞狠也 。”
而在战争后期最大的围城之战——蔚山之战中,中朝联军接近6万人,全是清一色的主力部队,大将军炮、火箭、佛郎机、鸟统、撞车、云梯,所有攻城器械一应俱全,攻打仅有6千日军防守的孤城——岛山城,昼夜攻打了10来天还是没打下来 。
岛山城的守将是日军悍将加藤清正,这座城依山而建,完全是日本式样的石垣和城墙,城墙高15米,周长1.4公里,由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组成,标准的倭城 。
朝鲜《惩毖录》记载,攻城之际,岛山城上铳弹乱发,明军仰攻不力,尸体在城下堆了数重,攻城的云梯直接架在明军尸体上,士兵们蚁附而上,但还是难以攻破高大的石墙 。
最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明军无奈只有撤围退兵,从中朝日史料的记载看,那一天是混乱而仓皇的,总指挥杨镐和李如梅的辽东骑兵率先逃奔,致使各营溃散,阵亡人数约为两万,日军则阵亡一万人惨胜 。
《明史》如此记载这一仗:“是役也,谋之经年,倾海内全力,合朝鲜通国之众,委弃于一旦,举朝嗟恨 。”
难道明军最精锐的铁骑+大炮,还敌不过“械斗级别”的日本农民?举国之力却攻不下“渣一样”的一个“村”?
作为现代人,我们为何关注已经逝去的这些历史?难道只是猎奇?甚至只是想获得刻意贬低敌人的麻醉剂一样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