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梨花因何断言《荀子·解蔽》与《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两篇对“大”的含义阐述可谓一致 。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指“用大智慧度众生到达彼岸” 。因此,需要了解“大”的含义 。于是六祖慧能开示,“大”指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没有边际,没有方圆,没有大小,没有色彩,没有长短,没有嗔怒喜乐,没有是非善恶,没有头尾对错……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慧能《坛经》

但您一定想不到,这番论述竟与《庄子·齐物论》中的是非之辨,与《荀子·解弊》中的弊端之论,试图阐明的道理完全一致 。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庄子》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荀子集解》
简而言之,慧能大师说“大”指不存偏见的包容,因为只有一视同仁的对待众生,才是真正的慈悲,才是普度众生的不二法门 。如同典故“割肉饲鹰”中开示的禅理,鸽子的求生之苦与老鹰的求生之苦,佛陀一视同仁,均予以救助 。这才是大智慧,大慈悲,没有偏见的不二法门 。
“不二法门”指观察事物的道理,需要离开相对而言的两个极端,使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 。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不二法门
而《荀子·解弊》中提出的解决人性弊端的方法竟然也是“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的持中之道 。
那么圣人如何无两心?荀子说:“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 。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 。
翻译过来既是说,圣人知道思想偏颇的弊端,也看清了思想蔽塞的祸害,所以不特别喜好任何事物,也不特别憎恶任何事物;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重视结局;不偏重近,也不则重远;不博大,也不浅近;不拘泥于古礼,也不薄待今俗 。把各种不同的事物使用“衡”标准加以辨别,既使用没有偏见的标准一视同仁的进行区分,因此万物的不同无法相互遮蔽,也不会搞乱事物本身的秩序 。
如此一来,儒释道有异乎?但因本章的篇幅有限,这个话题留到第五章注释“天地不仁”时再论 。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预告:第五章讲述儒释道文化的异同
言归正传,老子通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指出帝王治理天下时,作为偏颇的祸患 。之后老子说“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
以往的注解认为,此番论述阐明了四件圣人治世应当去做的事情 。首先是净化百姓的心灵 。其次是解决百姓的温饱 。之后是削弱的百姓的欲望 。最后是强健的百姓的体魄 。
但梨花却认为其中只说明了两件相辅相成的无为之治,一是开阔百姓的心胸,二是坚韧百姓的意志 。
开阔心灵的目的是为了效法自然厚德载物的品质 。
坚韧意志的目的则是为了效法自然自强不息的精神 。
既,意在效法《周易·象传》中阐述的君子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理 。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象传》中记载的君子理念“天行健”与“地势坤”
首先,“虚”并非指虚弱,弱化欲望 。而指虚怀若谷,不存私心偏见,容纳万物的博大心灵境界 。
荀子提出“悬衡”,不存偏见的辨物主张后,询问什么是衡?什么是辨事物的标准?
荀子自答,衡,就是道 。
而此处的“衡”,既是《道德经》开篇因避讳被有意改动的“恒” 。但不同的是后世将《道德经》中“恒”字改为“常”字,却将《荀子》中的“恒”字改为“衡”字 。
既是说,因避讳改字的陋俗,不止出现在《道德经》中,而是中华文化界的普遍现象 。如《文子》中“弗”字,就有可能被改为“不”字 。
但梨花因何猜测《文子》被改过?因为《文子》中阐明的自然之理,有违易学古理,与梨花所了解的天地之理不通 。梨花之所以赞同《大禹谟》为杂取先秦文献《论语》《孟子》《荀子》等名篇词句拼凑起来的伪作,也是因为,《大禹谟》中的圣贤对答,同样与梨花了解的大道之理不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