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望湖楼醉书注音版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的意思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注音版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的意思

文章插图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的意思1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出自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赏析: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 。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
详解古诗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及附习题练习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 。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
忽:突然 。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
译文:翻滚的乌云就像打翻了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挡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像珍珠似的乱蹦乱跳地进入船舱 。忽然一阵卷地风吹来把乌云吹散,风雨后再看西湖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如同天连成一片 。
写作背景:有一天苏轼在西湖上游览,眼前是浩渺的湖水,湖心还有几个绿色小岛,点破了湖水的单调,远处则是青山起伏,一层又一层,往外颜色越淡,像极了温柔的水墨画 。游到望湖楼下就在这时,天色骤然暗了下来一场漂泊大雨倾泻而下,打的船只铮铮作响,忽然一股卷风把乌云吹散雨停,他下了船,沿着台阶走向望湖楼 。楼上有人下来迎接,他就是陈襄是苏轼的顶头上司,也是与苏轼属于同道中人 。美酒佳肴给苏轼接风洗尘,几杯酒下肚,诗性大发,苏轼连写了五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其中的一首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病卒于常州(今苏州)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
作品赏析: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大的特点,“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 。“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水如天”雨过天晴,水天一色,令人心清气爽 。
习题练习
1,这首诗在描写夏雨方面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 。
答:对比 。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视觉感,突出了骤雨突至的情景 。
比喻 。用“打翻的墨汁”来比喻来势之猛的乌云,用“跳跃的珍珠”来比喻乱纷纷飞溅的雨点,“水如天”又写出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开阔之境 。
2,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
答:乌云密布,大雨突降,顷刻间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