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是蛐蛐吗 蟋蟀是蛐蛐儿吗?

蟋蟀是蛐蛐吗1

蟋蟀是蛐蛐吗 蟋蟀是蛐蛐儿吗?

文章插图
蟋蟀是蛐蛐 。蛐蛐是蟋蟀的别称 , 蟋蟀又叫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地喇叭、灶鸡子等 , 是一种古老的昆虫 , 已有1.4亿年的历史 。蛐蛐体色变化比较大 , 为黄褐色、黑褐色或绿色、黄色等 , 且多数为杂色 。身体没有鳞片 , 触角为丝状 , 且长度长于体长 , 复眼较大 。
蝈蝈、蛐蛐、金钟儿傻傻分不清 , 教你认识夏夜的“歌手”们2入夏 , 昼长于夜 , 从太阳里辐射出的热量好像都悄悄地钻进生物的体内 , 旺盛的生命力给予了动植物无穷的活力 。鸣虫这个与夏夜绝配的生物类群 , 在这个季节开启了盛大的演唱会 , 为大自然献上一曲“夏意盎然”的赞美诗 。
也许你会在一个明朗的日子 , 在路边、公园、郊野、田地和这些小精灵相遇 , 如果你能认出它们 , 我相信那定是对它们热情歌唱的绝佳回礼 。
蝈蝈儿蝈蝈(儿)广义上是对螽[zhōng]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 , 但一般提到的时候都指两种常见的蝈螽: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和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 。
两者差别不大 , 优雅蝈螽身体呈绿色 , 翅短于身体 , 成虫出现在盛夏到9月;暗褐蝈螽身体为草绿偏褐色 , 翅长于身体 , 成虫出现在初夏 , 直到8、9月 , 比优雅蝈螽出现更早 , 民间也俗称夏蝈蝈儿(北方一般俗称“吱拉子”) 。
优雅蝈螽
暗褐蝈螽
有翅不能飞
别看蝈蝈长着翅膀 , 却是一个不能飞的主儿 , 它们的翅膀早已退化 , “走街串巷”都靠自己健壮的腿蹦 , 移动能力的限制使得蝈蝈迁徙能力差 , 不同地域的蝈蝈体色和鸣声都不同 。这多姿多彩的体色和鸣声 , 也成为鸣虫赏玩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
雄鸣雌不鸣
蝈蝈没有声带 , 鸣叫靠的是摩擦翅膀上的发声器官 , 大多数鸣虫都是雄性才会发出叫声 。在求偶时 , 雄性蝈蝈依靠摩擦翅膀上的发音器来吸引雌性 。
除了叫声 , 在外形上也能很容易区别蝈蝈的雌雄 , 最明显的就是它们的“尾巴” 。性成熟后 , 雌性蝈蝈的尾部有着剑状的产卵器 , 雌性产卵时 , 会把产卵器插入土中并产卵 。
产卵的雌性暗褐蝈螽
金钟儿/马蛉/黑金钟在南方人的口里 , 管这小东西叫马蛉 , “金钟儿”是北方的叫法 , 名字里就透出一股京味 , 也有玩虫的行家叫它黑金钟 , 用以和绿金钟区分(梨片蟋) 。
明朝文学家在《畜促织》中曾写到:“又一种亦微类促织;而韵致悠扬 , 如金玉中出 , 温和亮彻 , 听之令人气平 , 京师人谓之金钟儿 。见暗则鸣 , 遇明则止 。”
(译:还有一种是微小种类的促织 , 它的鸣声韵调致极、婉转悠扬 , 如同金玉之音从中发出 , 平稳和缓、响亮透彻 , 令人听到它的叫声便感到心平气和 , 京城的人称其为金钟儿 , 它看到光线昏暗就鸣叫 , 看到明亮的光线就停止 。)
金钟儿其貌不扬 , 它身体呈黑色 , 头尖身子大 , 像放大了的西瓜子多了3对脚 , 但它的鸣声却被玩虫的人士交口相赞 。据说好的金钟的鸣叫 , 类似于从前北京城里走街串巷 , 剃头匠手里拿着的“唤头”所摩擦发出的颤颤巍巍的金属泛音 。
日本钟蟋 , 左边为雄性 , 体型较宽 , 右边雌性尾部有产卵器
张开翅膀的雄性金钟儿
蟋蟀蟋蟀是对蟋蟀科物种的统称 , 民间俗称蛐蛐儿 , 常见的蟋蟀有中华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等 。这里的介绍的主角为中华斗蟋 , 根据物种种名也可音译为“迷卡斗蟋” 。
中华斗蟋
野外的中华斗蟋栖息在地面、土堆、石块和墙隙中 , 它们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里或利用现成的瓦砾石块缝隙藏身 。
雄性斗蟋的领地意识极强 , 一个洞穴只能容纳一只雄性或者雌雄一对 。为了争地盘、争配偶 , 雄性间常常进行殊死决斗 。因此民间也会在欣赏蛐蛐美妙鸣声之余 , 斗蛐蛐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