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 风俗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五 )


(5)音乐、舞蹈: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称 。每当宴会 , 庆祝节日 ,  歌声常常一个接一个 。唱古老的民歌 , 民间传说的故事 ,  唱草原富饶美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蒙古歌曲 , 尾声悠长而高亢 , 音调多激昂 , 歌的韵在句首不在句尾 。一般宴会、节日、婚礼用的和奏乐器是两股胡琴 , 四股胡琴、萧等 。
(6)“好来宝”:是蒙古民间独特的曲艺形式 , 是一种说唱艺术 。它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 。一般是两人拉着四胡对唱或一人自问自答 。说唱演员不但能拉会唱 , 而且有触景生情的灵感 , 有随编随唱的本领 , 民族风格 , 地方特色较浓 , 如今在锡林浩特市有时舞台上演出的新式“好来宝”人数不等 , 有自编、自拉、自演 , 典调动听 , 形式多样且好看 。
(7)蒙古象棋:类似国际象棋 , 由棋盘和棋子组成 , 棋盘有深浅两色间隔排列的64个小方块 , 棋子共32枚 , 双方各16枚 , 有诺颜(王爷) , 哈屯(王后) , 也称波日斯 , 各一枚 , 哈萨嘎(车) , 骆驼 , 马各2枚 , 厚乌(儿子)各8枚 。对奕时白格先走 , 以后双方轮流走一着 , 吃掉对方的棋子 , 由原停的一格“王车易位” , “吃掉路兵” , “兵的升格”都算走一着 , 双方任何一个“厚乌”到达对方最末一格时 , 都可变成自己一方的被吃掉的任何一个棋子 。玩蒙古象棋 , 不能吃掉对方的“乌努钦厚乌”(孤儿) 。“王”被对方将死 , 就算输棋 , 双方均剩“王”或双方只剩同色格的单骆驼算和棋 。
(8)“沙嘎”那达慕: 沙嘎 , 指羊踝骨 。沙嘎有多种玩法 。沙嘎的宽凸面叫“好尼”(绵羊) , 宽凹面四”牙玛”(山羊) , 窄凸面叫“毛日”(马) , 窄凹面则“乌和日”或“特模”(牛或骆驼) 。沙嘎正立的叫“翁高” , 倒立的叫“通高” 。
(9)“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 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 , 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 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
浅谈蒙古族的风俗习惯3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 分布地域广阔 , 每个地方的习俗多彩多姿 。但是 , 作为一个民族 , 基本特征其实还是相同的 , 我们知道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 。
那么 , 蒙古族有着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 , 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 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 。”(安好) , 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 , 微微躬身 , 请客人进蒙古包 , 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 , 问长问短 , 好似自家 。
平常待客 , 在喝奶茶之后 , 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 , 请客人痛饮饱餐 。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 , 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 , 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 , 客人接杯畅饮 , 主人就格外高兴 。
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 , 常摆整羊席 。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 。当客人告别的时候 , 常常是举家相送 , 指明去路 , 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 , “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
献哈达
哈达是藏语音译 。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 , 以表示敬意祝贺 。这种礼节由来已久 。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
递鼻烟壶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 , 在蒙古包里作客 , 殷勤好客的主人 , 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 , 敬给客人嗅 , 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 。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 。如果是同辈相见 , 要用右手递壶 , 互相交换 , 或双手略举 , 鞠躬互换 , 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 , 用手指抹在鼻孔上 , 品闻烟味 , 品完再互换 。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 , 要微欠身 , 用右手递壶 , 下辈脆足 , 用两手接过 , 各举起闻嗅 , 然后再互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