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如何监视臣下的?】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应时而生 。从至正十二年(1352)从戎,经过十二年的拼杀,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立世子 。当年二月,朱元璋再次亲自领兵攻打武昌 。拿下武昌后,朱元璋将原效力于陈友谅的翰林学士詹同召为国子博士 。不久,詹同向朱元璋举荐了吴琳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将朱元璋是如何监视臣下的吧 。
网络配图
据《明史》记载,吴琳是湖北黄冈人,是当地的一位颇负盛名的才子,早年与詹同有过交往 。因受到举荐,吴琳被朱元璋召为国子助教,在詹同手下任职 。虽然职位不高,但吴琳的能力比詹同强,“经术逾于同” 。不久,吴琳的才干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故得到提拔和重用,先外调任浙江按察司佥事,后入京负责起居注 。
此后,吴琳的仕途经历比较简单,干了两部尚书 。洪武四年(1371年),吴琳再次得到提拔,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两年后,也就是洪武六年(1373年),吴琳改任吏部尚书 。一年后,吴琳突然“乞归”,请求辞职回乡 。在古代,乞归一般有两种情况,要么“乞归养”,即回乡赡养父母;要么“乞归骸骨”,即回乡安度晚年 。吴琳属于哪种情况,史载不详,不过朱元璋很痛快地答应了 。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非常猜忌的皇帝,对谁都不放心 。吴琳突然提出辞职,朱元璋心里没底,不知道吴琳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在朱元璋看来,吴琳毕竟为官多年,又做过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如今好好的高官不做,他辞职回乡干什么?该不会居心叵测,意图谋反吧?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朱元璋动用特务,“帝尝遣使察之”,秘密调查吴琳行踪 。
使者赶到吴琳家乡后,悄悄来到吴琳住所旁,看到了这样一幕,“一农人坐小杌,起拔稻苗布田,貌甚端谨” 。由于周旁无人,使者索性跟老农聊了起来 。使者问,听说此地有个吴尚书,他在哪里?老农放下手里的活,回答说,我就是吴琳 。使者简直不敢相信,前不久还身居高位的吴尚书,回乡后怎么不在家优哉游哉,竟然身体力行地在农田里插秧,而且“貌甚端谨”,非常认真,非常投入 。使者回京后,把看到的这一幕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一听,很高兴,不禁发出了几声赞叹,“帝为嘉叹” 。
网络配图
插秧的活,可不轻快 。吴琳“乞归”后,为何自己亲自干呢?笔者认为,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吴琳跟随朱元璋多年,对朱元璋的猜忌性格有一定了解 。吴琳辞职,挖了朱元璋的墙角,如果在家招摇过市,消息传出去,势必会激怒朱元璋;在农田里亲历亲为,甘心当一个农民,是出于自保 。其二,吴琳辞职后,没有俸禄,家中贫困,无以为生,只能靠几亩农田讨生活 。
吴琳毕竟干过两任尚书,难道就没有余财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吴琳是个文人,士大夫气节高尚,不屑于贪污受贿;其次,朱元璋辣手治贪,手段极其残酷,吴琳不敢贪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吴琳当时手里没有实权,难有外快 。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任命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设中书省、六部,部设尚书,正三品 。当时的六部,“属中书省,权轻,多仰承丞相意指”,形同虚设,直到洪武五年(1372年)六月,朱元璋才下令“定六部职掌及岁终考绩法”,主要职责为年终时考核基层,没有实权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朱元璋下令“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后,六部的权力才渐渐大了起来,尚书品阶也成了正二品 。
- 揭秘:齐桓公之死,细看一代霸主的死因
- 揭秘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 揭秘:天下巨贪和珅死后竟埋在这个风水宝地
- 命运逆袭:古代出生最低的皇帝从奴隶到皇帝
- 揭秘:唐朝大诗人李白究竟有几位老婆?
- 揭秘玄宗因何忘情夺爱最终改变杨玉环的命运
- 揭秘飞将军李广一生未封侯的真正原因是啥
- 史上最丑的皇帝翡翠玉玺竟隐藏着惊天秘密
- 历史揭秘:霸王项羽最恨的人竟然不是刘邦?
- 中国历史上无法抹黑的3个皇帝,能力出众人品完美,还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