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赵军统帅赵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长平之战中赵军统帅赵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 。秦想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扫除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 。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率先攻打魏国,后来转向韩国 。而秦、赵两国之间也眼看着即将发生一场大战 。
秦、赵两国以及长平的位置地图
公元前260年爆发的长平之战无疑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秦、赵两国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双方的一次综合国力的较量 。
虽然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来说,赵国都要稍逊于秦国,但是这场战争,赵国也并不是必败无疑的 。两方实力在那儿摆着,如果正面迎战一定不是其对手的话,就应该从其它方面着手想办法 。赵国的主将原本是大将廉颇,他将这一问题想得非常透彻,于是决定不要贸然进攻,而是采取了拖延时间的方法 。廉颇率军固守不出,想要等拖得秦军士气低迷、攻势受挫时再出击 。但是这样的战术,世人终究无法看到它得出结果的那一天了 。
秦国深知自己军队的弱点,遂派遣人员进入赵国实施反间计 。昏庸的赵孝成王中计,解除了廉颇的职位,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这也注定了赵军的败局 。这场长平之战的最终结果是赵军大败,前后死伤约45万人 。秦军虽然胜利,但是也有着不小的伤亡 。总之,这场秦、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可谓是异常惨烈 。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公元前260年,秦军占领上党,继而去攻打长平,由此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其中,身为交战方的秦国与赵国都投入了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对比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赵国虽然在综合国力上要劣于秦国,但战争除了要看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外,还要看两方将领在战场上的实战与谋略 。
长平之战图
赵军一开始领兵的将领是廉颇,一个非常勇猛果敢的战将 。长平之战中,由于秦军的攻势锐不可当,赵军数次与之交锋,皆以失败告终 。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这位老将慎重地分析了战场的局势以及敌方的劣势,制定了固守不出的战术方案 。无奈,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廉颇被撤下,转而换上了擅长“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此人虽熟于兵法,但却非常缺乏实战经验,他改变廉颇的战术,贸然进攻,最终大败于秦军,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
而秦军的将领是王龁和白起 。长平之战初期,王龁带领着秦军不断发起进攻,接连取得胜利,攻占了赵军的两个重要据点,并俘虏了不少尉官,逼得廉颇只能固守不出 。后来,秦军主将又换上了白起这位赫赫有名的战国将领,他针对当时赵军主将赵括的弱点而制定了计谋,从而获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使赵国元气大伤,再难与秦国抗衡 。
因此,无论是从综合国力来对比,还是交战双方的用人、计谋,都仍然是秦国略胜一筹 。
赵括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伤亡的惨烈程度来看,无疑都是空前的 。而这场战争中,秦军的将领白起以及赵军的将领廉颇等人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还有那位最后死于秦军乱箭之下的赵军主将赵括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起赵括,大家可能对他都不会陌生,“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主人公便是他 。赵括从小学习兵法,熟读各种兵书 。在谈论兵事时,有时候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都难不倒他 。但其父却并不因此觉得骄傲,反倒认为赵括缺乏战场的实战经验,对待打仗过于轻率,不懂得灵活应变 。他很担忧自己的儿子一旦上了战场,不当将军还罢了,如若为将,恐怕使得赵军失败的也会是赵括自己 。没想到,赵父的担忧还是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