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蒲团》作者李渔:最具实力的中国戏剧之王

李渔生于1611年,卒于1680年 。他前半生属于明朝,后半生属于清朝 。清朝前期留下过许多著名的文字狱案例 。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们写什么都容易犯忌,只能写写风花雪月 。《肉蒲团》正是李渔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在李渔所有著作中并不特别出色,其超大名气来自于数次封禁 。李渔在当时创作的《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及《无声戏》、《十二楼》等作品,都曾畅销一时 。这些作品有几个共同特点,即,故事性强,写人写性不再隐晦,甚至刻意描摹夸大性描写 。
网络配图
李渔能编能写能演能混,他既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作家,创作了大量风靡一时的戏剧,又亲任班主,招募演员、组织戏班,带着演出队四处演出 。他还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梳理,形成完备的戏剧理论体系 。李渔的戏班面向市场,平地抠饼,要从观众腰包里掏钱出来,必须迎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口味,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大众的品评修正自己的演出,他的戏剧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也因此成为后世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标杆 。
李渔办戏班,一方面是兴趣使然,一方面也是生活所迫 。妻妾、儿女、奴仆几十口人,光靠卖书那点钱根本不足以维持 。
网络配图
李渔希望把自己的特长转化为生产力,只是苦于没有好的演员 。在他五十六岁那年远游西北的过程中,平阳(今山西临汾)地方官送给他一名姓乔的少女,该女聪慧过人,跟李渔一见倾心 。李渔喜欢她的灵性,她崇拜李渔的才华 。不久,在甘肃兰州,又有人赠送他一名姓王的少女,该女扮相极佳,尤其擅长男妆,与乔女搭档,简直天衣无缝 。有了这两个天赐的主角,李家戏班敲锣打鼓成立了 。
在李渔调教下,乔、王二姬迅速进入角色,红遍大江南北,“全国九州,历其六七”,每到一地,宿儒名流纷纷相邀 。但李渔的固定主顾,还是各地的富豪大贾、士绅官员,靠给他们唱堂会获取赏赐 。这也是李渔为后人诟病的地方,他们下意识地以一个文人、一个知识分子的标准来要求李渔 。殊不知,此时的李渔,只是一个戏班班主,他必须广交朋友,周旋于各色人等之中,即使油滑些、虚伪些,也在情理之中 。据说,李渔算得上那个时代交游最广的人,除了当时的上层人物,他也与蒲松龄、钱谦益等著名文人交往深厚,并互有诗赋往还 。
网络配图
不幸的是,六七年后,乔、王二姬先后积劳成疾,香消玉殒 。年届七旬的李渔因为骤失知音而伤心过度,不久也郁郁而终 。一代宗师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
【《肉蒲团》作者李渔:最具实力的中国戏剧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