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妃怎么读,宓怎么读


宓妃怎么读,宓怎么读

文章插图
宓怎么读1宓读作mì或fú 。读作mì时,本意为:安静;姓 。读作fú时,古同“伏”,如“伏羲”亦作“宓羲” 。
「古文」曹植《洛神赋》语言华丽,成语众多,令人惊艳!拼音版2洛神赋图局部丨寻觅千年经典,感受国学魅力
导读《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品,其于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 。叙述曹植与洛神相遇,互相爱慕,但因人神道殊,未能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故事 。富于传奇色彩,但更富抒情气质 。关于此赋的本意,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仿效宋玉的《神女赋》,赞美一位美丽的神女;有的认为是寄寓作者对君王的思慕和怀才被黜、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有的认为是感叹甄后的事 。据说曹植深爱甄后,但她为曹丕所娶,后又被郭后谗害死,曹植感泣怀念,遂作此赋 。后说虽因无充分的史实根据而被人认为是小说家附会之辞,但根据此赋内容,确属爱情故事,和以美人香草象征君臣关系之作显然不同 。
全赋以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为借鉴,表现出更生动的形象和更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细腻地刻画出洛神这个优美的妇女形象,深刻地表现出作者与洛神的真挚爱情和离愁别恨 。全赋词采流丽,抒情味浓,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艺术感染力很强 。它表现了曹植热烈的追求与赞美、忧惧与迟疑,对彼此无法接通的无奈,和对洛神的不舍与眷恋 。
《洛神赋图》局部,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魏文学家 。曹操之子,曹丕同母的弟弟,封陈王,谥曰思,世称陈思王 。他在年轻时就很有文学才能,又有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颇得曹操喜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终因其“任性自行,不自雕励”而改变初衷 。后来曹丕、曹叡(ruì)父子相继为帝,他备受猜忌与迫害,最终郁郁死去 。
曹植是东汉汉献帝刘协建安(196年~219年)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文皆擅长,现存其诗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 。他的辞赋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又充分体现了时代气息和自己的独特风格,代表了建安时期辞赋发展所到达的新的高度 。其诗赋均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词采华茂 。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传世精品,而这幅画是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文章中还出现有大量的名句和成语,这些都深受小说家们的喜爱,且百用不厌 。经常阅读小说的人会知道,在小说家的作品中能经常看到这些名句和成语,特别是玄幻小说作品 。
洛神
原文《洛神赋》序
① 洛神:传说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 。
② 黄初三年:即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年) 。
③ 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传为宋玉所作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都记载宋玉与楚襄王对答梦遇巫山神女之事 。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来时渡过洛水 。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字叫宓妃 。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 。赋文云:
《洛神赋》注音原文,第一段
① 东藩:曹植当时被封为鄄(juàn)城王,鄄城在今山东,处于洛阳之东,故称东藩 。
② 伊阙:山名,又称阙塞山、龙门山,在河南洛阳南 。
③ 轘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 。
④ 通谷:山谷名 。在洛阳城南 。
⑤ 殆:通“怠”,懈怠 。
⑥ 阳林:地名 。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 。离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 。太阳逐渐西下,车慢马乏 。于是就在长着杜蘅的河岸停车,在生着芝草的田间喂马,自己则悠然漫步于阳林,纵目四望水波浩渺的洛川 。于是不觉精神恍惚,忽然思绪涣散 。低头时没有看见什么,抬头时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旁边 。于是用手拉了拉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她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洛水之神,名字叫宓妃 。那么君王所看见的美人,莫非就是她吧?她的形态怎样?臣很想听听 。”
《洛神赋》原文,第二段
① 秾:花木繁盛 。此指人体丰腴 。
② 纤:细小 。此指人体苗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