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争霸有没有赢家:卧薪尝胆背后的历史

越国是春秋时代最后登场的一个国家 。《越绝书》说 , “越伐疆吴 , 尊事周室 , 行霸琅邪 , ……率道诸侯 , 贵其始微 , 终能以霸” , 概括了越国的主要事迹 。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越国 。在街闾巷陌 , 戏曲舞台上 , 还有另一个越国 。这个越国由西施美奂、范蠡诡谲、越王坚忍、吴王误国等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组成 , 留下了“卧薪尝胆”、“十年生聚 , 十年教训”、“兔死狗烹”等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 。这个越国非常精彩 , 有挥舞宝剑的“越女” , 有伐木如山的“木客” , 天生笼罩着一种江南的氤氲 , 遮住了越国的过往 。
越国仿佛一颗耀眼的流星 , 划过春秋最后的夜空 , 又瞬间殒没 , 和另一个转瞬即逝的吴国交织在一起 。越国和吴国的羁绊很有规律 , 先是越国攻吴 , 接着吴国伐越 。先后“称霸” , 又迅速消亡 。唯一的不同是 , 越王勾践被困时 , 向吴王献出“美女、宝器” , 这位早期文献中没有出现姓名的美女给后来“西施”的出现创造了文学空间 , 帮助越国伐吴成功 , 最终灭吴 。从人口到疆域覆盖了吴国的版图 , 就像西施和夫差故事所隐喻的那样 , 最后在浙北、苏南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吴越 。当我们走出西施和夫差的温柔乡里 , 告别伍子胥与伯嚭一忠一奸的戏曲脸谱 , 或者越王勾践只能共辱而不能同荣的道德训诫 , 不得不面对一个疑问:越国从哪里来 , 又到了哪里去?
没有“西施”的吴越之争
较晚出现的《越绝书》等著作共同塑造了“吴强越弱”的早期印象 , 借此衬托勾践隐忍复仇的“大逆转”剧情 。戏剧效果是好的 , 给后人的误导却也是巨大的 。吴国核心位于太湖平原的东侧 , 越国则据有钱塘江以南的绍兴-宁波平原 , 属于一衣带水的近邻 。吴、越之间的第一次联系 , 就是以一次争端开始的 。《吴越春秋如果解围 , 越国也能提供“带甲万人事君也” , 供吴国驱策 。在文种开出的条件面前 , 夫差只好撤兵了——这里没有“西施” 。
虽然文献都记“吴伐越” , 可相比越国腹地 , 嘉兴“槜里”距离吴国都城姑苏还要更近一些;其次 , 经过两次战役 , 吴王阖闾却被砍死 , 而夫差即使降伏勾践 , 仍奈何他不得(早期文献完全不见后来勾践“求其[夫差]粪而尝之”的卑下) 。这到底是吴强 , 还是越弱?越王勾践接着开始了著名的“卧薪尝胆”、“十年生聚” 。《吴越春秋》说 , 勾践采用了文种提出的一些小伎俩:越国出现饥荒就问吴国借粟;越国度过饥荒 , 却把蒸熟无法发芽的种子还给吴国 , 吴国反而陷入饥饿 。此外 , 勾践从越国南部聘请了一位“越女” , 教授“剑戟之术” , 就是后世传闻的“越女剑” , 还从楚国聘请了射弩高手 , 教授弩箭 。
任凭南边的越国捣鬼 , 吴王夫差却不管不顾 , 反而充满耐心地开挖了沟通江、淮流域的“邗沟” , 把伐齐作为首要任务 。几年后 , 吴王夫差终于为自己的放任受到了教训 , 《哀公十三年》载 , 勾践趁吴国伐齐、北会诸侯 , 北伐吴国获得大胜 。这时 , 夫差正在黄河北岸大张旗鼓举行“会盟” 。《左传》说夫差在与晋侯的盟誓顺序之争上落于下风 , 随后 , 发生了问宋国讨要粮食 , 却被宋国鄙视未果 , 悻悻而返 。这样的“盟主”恐怕也是闻所未闻的 。夫差返回后 , 没有追究乘机攻吴的越人 , 只是与越讲和 。这究竟是“盟主”的大度 , 还是吴国的无奈?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 《越王勾践世家》说:“吴士民罢弊 , 轻锐尽死于齐、晋 , 而越大破吴 。”夫差在被围之下自尽于姑苏 , 越国最终覆盖了吴国的疆域 , 吴越再也无法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