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百姓都有什么 古代的百姓都有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这是对我国古代小农百姓的真实写照 。
身为后人,我们对古人的生活,总是怀着一番遐想的 。古人的生活是怎样呢?他们平常吃的什么食物?穿的衣服又是什么样子呢?

古代的百姓都有什么 古代的百姓都有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呢?

文章插图
中国的史书,历来被称为帝王家谱 。的确,史家们总是着重笔墨于王侯将相的征伐,而忽略对普通百姓的关注 。
所幸的是,还是有不少相关的古籍流传下来,笔者整合资料,今天就来谈谈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百姓的饮食风俗与衣着习惯 。
主食的种类与分布区域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因为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故而主食也有所不同 。其种类大概有黍、稷、稻、麻、麦、豆几种 。
稷是指小米,这种农作物奈高寒,有很强的生长能力,是为“五谷之长”;黍是指黄米,亦是北方的主要粮食之一 。《诗经·国风》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可见,这两种谷物是当时中原地区普遍种植的农作物 。
小米与黄米在古代有很多的名称,小米又被称为粟,其优良品种又称为梁,根据种类的不同,又有“黄梁”、“白黍”等名 。
古代的百姓都有什么 古代的百姓都有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呢?

文章插图
稻,是指大米,因为需要温暖的气候与湿润的雨水,所以普遍种植于南方地区 。
麻,是指一种植物,其所结的果实称麻子,古称苴 。
麦,就是麦子,无需赘言 。这种农作物在战国时期普遍的种植于长江黄河地区 。春秋前期,周郑交恶,于是“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豆,在古代被称为菽,亦有大菽、小菽之分 。
豆在古代的地位似乎比稷等农作物还要高,据《墨子·尚贤》所言:“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孟子》亦言:“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这些记载都将豆类排在了首位,其地位可见一斑 。
以上几种谷物,是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食 。
人们处理主食的方法大概有三:
其一,煮 。这大概是最常见的百姓的做法了;
其二,炒 。古代的军队,一般将谷物先炒熟,然后调和水来做干粮 。因为这一类干粮往往被放在壶内,所以有“箪食壶浆”之说;
其三,磨成粉,这种粉可和面制饼 。磨粉的过程称为“碾”,《太平预览》解释碾为:“石碢轹谷曰碾” 。
荤菜
荤菜的种类有很多,大致以牛、猪、羊、鸡、狗为主 。但在南方地区,渔猎盛行,故南方也有鱼、鳖、蚌等供人食 。
除了以上几类,人们还可以去野外捕猎 。《孟子》云:“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一句是劝诫人们按时节以进入森林伐木,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便知森林山泽等地是供人们随意进入而不加禁止的,所以人们也能进入山泽进行捕猎 。
对于肉类,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三种烹制方法:其一,煮成肉羹;其二,烧烤;其三,制成酱 。
春秋战国时期,大抵呈西周食肉的风俗,现列周代八珍于此:
淳熬:将美味的肉酱铺在饭上,再浇上特制的油 。
淳母:淳母与淳熬相似,只不过肉酱下面是用黍磨成粉后制成的饼 。
炮豚:先取一只小猪,宰杀后清洁干净内脏,然后在里面塞入枣子,再用芦苇将小猪包起来,外面涂上一层泥巴后,放在火上炙烤 。等泥巴烤干,将小猪取出,表面涂上一层稀粥,放入盛有油的鼎中煎炸,煎炸后再将鼎置于盛有水的锅中煮上三天三夜 。三天后,在食用时用肉酱与醋来调味 。
炮羊:参见炮豚 。
捣珍:将牛肉、羊肉、糜肉、鹿肉与璋肉中最嫩的里脊部分取出,搅拌在一起后反复的捶打,然后放入锅中煮熟,去掉肉膜后以肉酱、醋调味 。
渍:指用美酒浸泡被切细后的牛肉 。
熬:指将肉配上桂皮、姜、盐后烧烤 。
肝臀:将狗肝用肠脂包起来,随后用肉酱拌湿,放在火上烤 。脂肪烤焦时,肝也就熟了 。
西周八珍,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肉类食品的主要做法,但这类肉食却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吃得起的 。
奢侈的贵族们,吃肉的方法可多了去了 。吴王僚就是因吃“炙鱼”而被专诸刺杀,楚成王临死之际还想吃熊掌 。对于这些“肉食者”,平民百姓们只能在诗中发出他们的愤慨: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
春秋战国之时,虽然战乱频繁,但饮品可不少 。谈到饮品,酒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酒分为几类:比较淡的,清澈的,叫做清酒,也就是“澄”;还有一种甜酒,唤做“醴”;除此外还有白酒与香酒(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