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是什么

辛弃疾,我国南宋时期的豪放派诗人,生于金国,他的词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因为国家常年征战,战斗的精神也随处可见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画像
苏轼的词,被誉为“为词立法”突破了以往词的传统作法,扩大的词的意境,而辛弃疾继承了苏轼在词上的改革,并将他继续发展,将词功能发挥到最大 。而且苏轼与辛弃疾都属于豪放派的诗人,且都是性情中人,在词的创作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
苏轼的词与传统的词作有很大的差异,词多表现的自由旷达 。他在题材、风格上都做了重大的突破,将语言演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在词的创作中,加入了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日常生活、人生哲理的描写,宣泄自己的情感 。而且苏轼受到儒家和道家的熏陶 。
辛弃疾的词多显豪健悲愤,辛弃疾满腹爱国的热性,却壮志难酬,让他产生了矛盾,内心痛苦不堪 。他的词已经不限于苏轼时期的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日常生活、人生哲理的描写,内容扩大了很多,题材也宽阔了很多,凡是能写入文学的东西,辛弃疾都将其写入其中,书写他难酬的壮志之志 。
辛弃疾在言语技巧方面也有突破,他的词形式松散,句意连贯,在注重节奏和语气的基础上,句子写的比较长,不拘泥于套路 。有人评价他们,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 。
苏轼送别词有哪些
大家也都知道,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一波三折,多有不顺 。而离别又是人这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离别,无法决定,无法选择 。有生有死,就会有离别 。这样一件具有浓重悲伤色彩的事情,对于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苏轼来说,更是增添了一种忧思,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难免会生出许多的感慨 。那么苏轼送别词又是什么样的呢?


苏轼像
历史上,苏轼送别词,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首:
1、《临江仙送钱穆父》
2、《蝶恋花·雨後春容清更丽》
3、《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也非常著名的送别诗 。
其实,仔细品读苏轼送别词,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点以及苏轼的写作技艺 。比如,在苏轼的送别词中,出现过很多意象 。很典型的是花木,例如:柳絮,茱萸和竹 。在《满庭芳》和《菩萨蛮》中,苏轼就用到了柳树和柳絮,而在《浣溪沙》和《西江月》中,又很自然地用了茱萸,而竹子,作为当时文人墨客所追捧的,自然少不了 。另外,在苏轼的送别诗中,也经常出现鸟兽,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构造意境 。马、鸿雁、鹤都曾被作为过意象,表达作者的感情 。比较常见的是气象,雨、雪、甚至是风都作为意象 。例如,在《菩萨蛮》、《浣溪沙》和《青玉案》中都多次出现与,雪,和风这气象类的作为意象 。
苏轼的送别词每一首都是经典之作,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苏轼的画有什么特色
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别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豪,其诗、词、赋、散文成就都非常的高,而且擅长书画,苏东坡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虽然苏轼的画作流传至今的不多,但是也足以奠定苏轼在绘画上的地位,可以说苏轼的画作堪称豪放派的经典作品 。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苏轼的画作流传至今的只有《枯木怪石图》和《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在抗日战争期间流失到了日本,现在被日本的私人收藏,《潇湘竹石图》一开始并不知道是苏轼所做,后来经过鉴定一般都认为这幅画也是苏轼的作品,经过几番波折现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苏轼的画作大胆创新,强调神韵相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可以说能够很好的抒发心中的感情与想法,苏轼倡导“文人画”,批评院体之匠气,所以受到了现代美术界的推崇 。可以说苏轼的画作成为了一个新画派形成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