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这首歌,千里共婵娟,的全诗

千里共婵娟,的全诗?

千里共婵娟这首歌,千里共婵娟,的全诗

文章插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译文对照
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丙辰年的中秋节 , 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 , 喝到大醉 , 写了这首词 , 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 , 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 , 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 , 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 , 哪像是在人间 。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 , 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 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 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 , 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 , 即便相隔千里 , 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的全诗.作者.朝代.意思.作者感情 。
千里共婵娟这首歌,千里共婵娟,的全诗

文章插图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 , 苏轼四十一岁 , 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题说“兼怀子由” , 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 。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 本来甚为明显 , 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 , 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 , 中秋对月 , 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 , 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 , 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矛盾过程 。而前人却多妄解 , 说神宗读到“琼楼玉宇”两句 , 叹云:“苏轼终是爱君” , 即量移汝州 。此说与事实不符 。苏轼移汝州在黄州之后 , 不能说因这词而“量移汝州” 。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开头“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两句 , 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句脱化而来 。同时点明饮酒赏月 。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 。《诗经》中“今夕何夕 , 见此良人!”并非问今天是什么日子 , 而是赞美的语气:“今天是多么好的日子啊!”的意思 。下面“我欲乘风归去”三句 , 表面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 , 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琼楼玉宇’中去 , 但是又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 。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 , 想回到朝廷中去 , 但是又怕党争激烈 , 难以容身 。末了“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 , 既然天上回不去 , 还不如在人间好 , 这里所谓“人间” , 即指作地方官而言 , 只要奋发有为 , 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 。这样想通了 , 他仰望明月 , 不禁婆娑起舞 , 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