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认为唐时出现的万邦来朝,是向唐朝进贡的意思,但这仅仅代表着各民族首领向唐朝臣服,而各地臣民的内心也对唐朝仰慕吗?事实上也是的,当时唐朝存在着个人自由的政治理论,还有比较自由的生活空间和学术氛围,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难怪李世民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都被我装到口袋里了!”这是何等的豪气啊,李世民大帝哲学思想具有怎样的深度,又是什么力量促进了万方来朝呢?
建国初期,李世民就展现出了王者风范 。李渊父子西入关中,在铁骑扫长安之前,有一个决定性的战术,就是屈和李密 。李渊听取了李世民的建议,给李密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年事已高,将来当盟主的一定是李密 。结果真的麻痹了李密的注意力,对李渊的战略部署不闻不问 。这一招成功地牵制了李密及东郡隋军的兵力,又堵住了成皋之道 。进长安后,李渊从全国的政治形势考虑,感觉到自己羽翼尚未丰足,仍然立隋室为皇帝较为有利,第二年就自导自演了一出禅让戏,正式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唐 。
李唐集团建立政权后,李渊作为天子不便亲征,太子建成也需要在京师处理军国重事,这样东征西战统一天下的责任就落在了李世民的肩上 。李世民想很快占领东都洛阳,东出潼关与李密等部交手,感觉到东部地区各军事集团的力量很是强大,就采用了先顾根本,再取关东的战略方针,决定先平定陇右、代北地区的割据武装力量,解除关中背面和侧面的威胁,同时蓄积力量,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转向东方,夺取关东及江南地区,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
唐太宗击败突厥开辟西域,即保证了内地安定,又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个功绩足以彪炳历史 。消灭东突厥便取得了经营西域的条件,李世民为夺取丝绸之路的控制权,继续向西进取吐谷浑 。紧接着占领丝绸之路上最大的贸易商品集散地高昌,使高昌成为了唐军经营西域的基地,然后消灭西突厥 。唐太宗已然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保护人,对各国各族使节说,“商旅可行矣” 。唐太宗在公元641年,完成了“汉藏亲如一家”的壮举,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 。在648年,吐蕃帮助唐朝消灭天竺,共同维护了丝绸之路的安宁 。
首先应该肯定,李世民在经营丝绸之路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极大宽容态度 。如他自己所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为父母 。”为了避免不能宽容对待胡人,反而被胡人所杀的祸事,只能因势利导,将胡人看作是与汉人同样的百姓,将胡人置于自己的庇护圈内,从而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 。他对当时的“胡化”与“汉化”潮流,均能采取正确的态度,下令将胡人一视同仁,“四夷降户,附从宽乡,给复十年 。”自己亲做表率,汉人被突厥等掠走后,他出钱赎回;汉将压制迫害其他种族将领,同样会受到处罚;突厥将领李思摩跟随太宗讨伐辽东,被流箭射中,太宗皇帝亲自为他吮血,将士莫不感动;在李世民的大臣中,突厥将领担任要职的有很多,李世民还答应铁勒诸姓要求,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通一道,谓之参天可汉道,西北各民族可以循此道入长安 。
唐太宗不仅对周边少数民族如此,对外国来宾与外来文化也有独到表现,即使外来思想也兼容并蓄 。李世民本人并不信佛,也并非基督教徒 。他却承认大秦人在中国的信仰自由权利,大秦基督教徒阿罗本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接见 。他下诏书说,“道无常名,圣无常礼,随方设教,密济众生 。”李世民认为佛教既然已在中国立足,便没有必要取缔,相反可以因势利导,利用佛教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世民为消除僧人心中的疑惑,一方面赞扬佛教的种种好处,另一方面又限制僧尼的数量 。李世民对玄奘传奇般地西行归来,高度评价了玄奘的成就 。李世民一生笃信儒学,坚持以儒治国,但对佛教并不排斥,这正是他开放与宽容胸怀的反映,也是他取得突出政绩的原因之一 。
- 秦始皇因一个梦动用整个帝国陪葬皇陵
- 元帝国鼎盛时期版图有多大为什么会分裂
- 揭秘:东汉帝国衰落不堪却为何大而不倒
- 揭秘:为什么明朝会成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 顾家沙发换套,我不知道在哪买顾家大唐歌飞1602沙发套
- 野史趣闻:大秦帝国竟因一句谣言而亡
- 大唐两代皇帝都敬重他可他做的事却很没品
- 古波斯帝国五万人军队消失之谜
- 大唐的玄武门之变是李渊偏心不立李世民而起的政变吗?
- 帝国竞技场怎么进 帝国竞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