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愿称帝背后的六大顾忌:道德上严重约束( 四 )


刘备要验证诸葛亮的忠心,如果结论不如人意,诸葛亮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这首先是一句“阴怀诡诈”、对诸葛亮充满了威胁的托孤之词,甚至还隐隐透着杀机!这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端倪:一,把诸葛亮比喻为“汉贼”曹丕,且“才”过十倍,其言不善;二,当作诸多文武的面,等于通告诸葛亮有“终定大事”的能力,要小心;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在提醒诸葛亮可以顶替他刘家的皇权,可见居心叵测 。这些不都是皇家的大忌吗?!诸葛亮只要犯了任何一条,都可以置之于死地 。
再说,刘备这样托孤,还有六个不靠谱的地方:一个是诸葛亮当时虽然是丞相,却连相府都没有一个 。很显然刘备是不高兴诸葛亮搞独立王国的;二个是刘备连“侯”、“王”的帽子都舍不得给诸葛亮戴一顶,还奢谈送什么“自取”尊位;三个是刘备有三个儿子,即使太子不济,还有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也轮不到诸葛亮来;四个是这托孤之言只是对诸葛亮说的,而不是嘱咐当众的;五个是刘备临薨之时,除拿诸葛亮比喻为“汉贼”曹丕,能 “君可自取”外,还在诸葛亮面前讲了一通诸葛亮最好的朋友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坏话 。这一招可以说成功离间了诸葛亮与马谡的关系,为马谡后来死于诸葛亮之手种下了根子 。六个是刘备是很会看人的,况且知子莫若父,怎么会说出自己儿子“如其不才”之类没把握的话呢?
刘备这样托孤可以说是挖空心思、软硬兼施了 。然而破绽是很显然的 。诸葛亮自然看出来了,他很理解当时刘备的心思,并非常巧妙地解开了刘备的心结 。使刘备“阴怀”的一招没有使出来 。这没有使出的一招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勾勒出三幅大致的图来:一幅是诸葛亮的相权被收回;二幅是把诸葛亮就地擒拿,送入监牢;三幅是把诸葛亮就地正法 。
一、二幅图刘备是不画的,如果要画他就画第三幅图 。因为他知道诸葛亮是“卧龙”,不是等闲之辈,既然“卧龙”威胁到他真龙天子了,就非死不可,免得后来给他儿子的江山添麻烦 。那么第三幅图来出手的第一人选是谁呢,我认为不出两个:一个是赵云,再一个则可能是魏延 。
猜测的理由是,赵云是除关羽、张飞外,刘备最信任的人,曾救过刘备的老婆甘夫人,还两次救过刘备的儿子刘禅 。《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云别传》说:“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 。’顷之,云至 。”可见赵云关键时刻“不弃我走也” 。魏延也和赵云一样,是刘备的心腹,《三国志·魏延传》多有记载,刘备屡次提拔重用魏延 。这两个人中,在诸葛亮从成都来永安之前,刘备恐怕是面授机宜了的,要他们见机行事 。刘备没有想到的是,他虽然和诸葛亮打了肚皮官司,误会诸葛亮极深,给诸葛亮出了难题,诸葛亮还是对他忠心耿耿,发自肺腑声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并无异心,回答得情真意切、滴水不漏 。刘备显然是多虑了 。这不得不让刘备打消了“阴怀诡诈”的念头,正儿巴经地托起孤来 。
此时刘备才嘱儿子“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类话,在诸葛亮没有“宣誓”之前,刘备是没说的,他是把诸葛亮当十个曹丕看的 。
诸葛亮是个一如既往的忠臣,但也不失为历史上著名的谋臣,他理解刘备对他的误解,但笔者猜测诸葛亮知道刘备对他的误解有刘备身边人的份,他是不喜欢别人帮着刘备暗地里来使他绊子的 。从《三国志》里可以看出,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几年后才能够大权独揽,这里面的原因虽然很多,刘备托孤却不失为诸种因素之首 。所以,在诸葛亮相位坐稳之后,诸葛亮的猜忌发了酵,那些“遗物”都被诸葛亮一一打理 。《三国志·魏延传》载:“亮适卒,秘不发丧,”军中这么大的事都要瞒着魏延,可见对魏延的提防是多么的小心,死也没有放松过 。魏延之死,尽管不是诸葛亮直接干的,但与诸葛亮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在诸葛亮病重期间,就设计好了“令延断后”的退军计划,早将魏延置之于死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