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从主动焦虑开始的

提问:身边的人看上去都超级厉害 , 我越努力就越焦虑
每个渴望成长的生命都要学会与自己的焦虑共存 , 这句话在当下这个时代更是真理 。换句话说 , 焦虑感是内心变强大的过程中 谁也逃不掉的经历 。
【成长——是从主动焦虑开始的】 想要改变 , 首先得接受 , 发自内心接纳这个过程的必要性 , 停止反抗 , 不躲避焦虑 , 也不吓唬自己 , 温和提醒自己放轻松 , 不要怕 , 反正无论怎样挣扎都要和焦虑共存;
其次是要在接纳之后 , 细细推敲行为(努力)与感受(焦虑)之间的关联 , 帮助自己更有效的管理心态和调整认知 。
每个人的行为和感受关联都不尽相同 , 但依照认知行为心理学理论和个人的咨询体验 , 我想用下面这个简单的 CBT 关系图 , 分析感受 , 认知 , 与行为之间的关联 , 希望在这个基础之上 , 大家可以找到更具体的帮助自己改变“越努力 , 越焦虑”的方法 。

成长——是从主动焦虑开始的

文章插图
在网络发达之前 , 在全球化影响如此渗透之前 , 在人与人的对比变得鲜明又直接之前 , 我们哪里有这么多渠道和方式了解自身以外的世界有多大?! 这个时代 , 让我们无需电影电视 , 就可以史无前例的通过身边人“看到更大的世界” , 这身边人可能是新近认识的朋友 , 比你先晋升的同事 , 意外恋上的女神/男神 , 大胆挑战极限的大学同窗 , 甚至是曾经不如你优秀的儿时伙伴 。
这些身边人 , 连同更多你并不真正熟悉的人 , 在你的真实世界和网络世界(朋友圈/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等)中存在着 , 大家的生活都更为透明 , 一个人越是活的风生水起 , 你越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人家的自信 , 成就 , 和丰富多彩 。
事实的确如此 , 无论你小时候多聪明 , 青年期多优秀 , 只要你的双足真正踏入社会 , 你永远会看到那些比你优秀 , 比你努力 , 比你条件/基础更好的人 。只要一个人选择让自己身处竞争之中 , 这份落差感就谁都不能幸免 。因为每个人都站在自己所处的平台 , 抬头向上看 。

成长——是从主动焦虑开始的

文章插图
这个“向上看”是人之本性 , 人类的大脑里正是因为这种向上看 , 向前走 , 向未知探索的本能 , 这种注入我们 DNA 的扩张本质 , 我们才进化至此 , 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 --推荐阅读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这种无限渴望 , 既是我们的福泽 , 又是我们必然要与焦虑共生共存的诅咒 。
我在专栏里(zhihu.com 的页面)写过:告别无知 , 面对真相 , 发现世界之大之复杂 是一切成长必然经历的痛苦过渡 。我们通常说的某人“受了刺激” , 然后发奋图强 , 或垂头丧气 , 其实就是内在心理过渡导致行为改变的外在显现 。一个人在新环境里形单影只 , 或发现已不如人 , 或感到自惭形秽 , 或小声的不服气 , ta 内心体验到了尴尬/焦灼/心虚/嫉恨/痛苦/泄气等等 , 但这种种感受都是次级情绪 , 其本质的初级情绪 , 是一个人对自己状态的不满足(“我还不够优秀”) , 对自己现有生活的不甘心(“我理应更优秀”) 。

成长——是从主动焦虑开始的

文章插图
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正视这样的初级情绪 , 更非每个人都能在正视之后 , 在行动上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改变始于我们对孤独的接纳:即本质上 我们只能为自己负责 , 也只有自己能为自己负责 。我们必须面对这种终极自我责任意识 , 明白“我看到新的世界时所体会到的痛苦感受 , 和别人的优秀无关 , 它只与我自己的不优秀/渴望更优秀有关 。”
因为这个情绪反应与认知差异 , “努力”便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和效果:
第一种是 一个人诚实面对自己 , 承认内心的痛苦情绪 , 并能合理健康的认知这些情绪 , ta 往往因此可以做到正视自己 , 温和接纳现状 , 并在此之上勇敢的去追求那个梦想中更优秀的自己 。这个时候 , ta 的努力原因是追求积极体验(pursue positivity ) ,  是主观能动性的释放 , 是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 , 这样的努力 , 让一个人越努力 , 越自信 。因为每一天的努力 , 都让自己比昨天拥有更多乐趣和底气 。ta 往往也能更温和的面对别人的成功和失败 。ta 知道别人获得的多 , 不代表 ta 未来就会获得的少 , 每个人的人生孤独 而独立 , 在创造力释放的基础之上 , 每个人都有机会 , 挖掘更多尚未被发现的机遇和宝藏 。
第二种 , 是当一个人停留在次级情绪的感受阶段时 , ta 无法深入探索自己的无力和渴望 , 无法直面真实的自己 , 更难真心接纳这样的自己 , ta 在不同程度的躲藏和压抑/嫉妒与疏离之间 , 渴望暗暗发功 , 努力超越别人 , 想要将别人带给 ta 的痛苦感受转送出去 , (比如:我比不了张三牛 , 我至少要下功夫 , 混的比李四好 , 还有那个王五竟然和我一样的待遇 , 王五怎么可能和我比?他跟我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 我必须比他强)这个时候 , ta 的努力原因就是摆脱消极体验(avoid negativity) , 是在恐惧之下做出的反抗 , 是为了应战 , 而非成长 。这样的努力 , 自然而然让一个人越努力 , 越焦虑 , 因为随时随地都要和别人比较 , 和别人争个高低 , ta 的注意力 , 判断力 , 和投入度都会大受影响 。说的更深一点 , 就是 ta 无法接纳人本质的孤独 , 无法摆脱通过比较/攀比来获得自我价值感 , 无法集中精神 , 更容易被噪音干扰 , 难以潜心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

成长——是从主动焦虑开始的

文章插图
可见面对和接纳自己的真实感受有多重要 , 无法做到这点的时候 , 努力的价值也会大大缩水 。
可话又说回来 , 一个人在健康的情绪认知前提下 , 越努力越自信的人 , 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吗?当然不是!因为除了内在心态 , 我们的生活和境遇依然会被很多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左右 , 因此 , 对不同挑战作出选择 , 舍弃某些挑战 , 回归自己必要的舒适区域 , 在很多时候也是更为健康更加理性的选择 。
但是哪些挑战需要争取 , 哪些挑战又该被放弃呢?心甘情愿的取舍决断 , 决非易事 。因此舍弃挑战也会因为情绪认知的差异带来两种结局:
第一种情况是 , 一个人可以突破次级情绪 , 到达对初级情绪的认知与接纳 , 于是 ta 在躲开某些挑战之后 , 获得更多平和与宽容;ta 不会妒忌别人的大起 , 也不愿奚落别人的大落 , 能做到这一点 , 是因为 ta 经历过专心努力依然无法抵达的失落 , 并在这过程中收获到更为宝贵的人生智慧 , ta 明白一个人的境遇有太多内外因的共同作用 , 只能尽力 , 不可强求 。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中 , ta 才能获得平和 , 懂得珍惜 , 脚踏实地 , 并能温和面对别人的起起落落 , 没有戾气 , 也不显妒忌 。
第二种情况 , 往往是那些无法突破次级情绪 , 没有足够安全感去认知和接纳初级情绪 , 无法摆脱是别人的“成功”导致自己的痛苦的认知 , 导致 ta 在放弃任何挑战的时候 , 都无法做到温和坦然 , 心甘情愿 。因为 ta 从未完全专注于自身发展 , 曾经也无法“战胜”ta 理所当然应该“战胜”的人 , 心中拥有更多对自己/别人的不满 。这种状态下的舍弃挑战 , 难免会让 ta 充满戾气的面对生活 , 并常常体验到激烈的消极情绪感受 , ta 可能还会忍不住审判和讽刺尚未“成功”的人 , 并且崇拜和盲从已经“成功”的人(且成功的定义往往狭隘) 。
咨询经验告诉我 , 不论是青年还是中年/老年(很多美国老头老太太学习新鲜事物 , 挑战自己既定认知的能力和决心不比年轻人差) , 如果 ta 拥有年轻的心 , ta 相信人生拥有无限变化和成长的可能 , 且相信成功/成长有多种定义(这种思维模式又称为 growth mindset 。推荐阅读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 ta 总会在不同的领域和道路上努力着 , 而这个过程 , 也不断让 ta 的人生得以获得本质的进步和发展 。
所以 , 努力之前 , 问问你自己 , 你是为了什么而努力?在靠近梦想的路上 , 什么在你的控制之中? 若让自己去担心甚至控制那不可控的要素 , 该多累多焦虑啊?这些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 若能集中于去控制你可控的要素 , 这样不仅焦虑感受得以宽限 , 你的努力价值也会更为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