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总有人说:“来个杀手锏!”,估计说这话的人大都不知“锏”是什么东西 。笔者虽早就知道锏这个冷兵器,也知道“锏”是由“鞭”的产生的,但是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鞭和锏的更多的知识 。今天不禁想起了关于鞭和锏的事情来,在此写片烂文博大家一笑 。
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 。鞭有软硬之分 。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 。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 。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 。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 。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 。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 。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 。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本文说的是硬鞭) 。
锏,长而无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 。亦作“简” 。武术短器械 。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相同,因得其名 。锏为铜或铁制,长为四尺 。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 。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 。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 。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 。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 。锏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之用 。使锏多用双锏 。其主要击法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 。
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 。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之出,则在秦汉以后,;惟以短兵利于步战之故,后人多有习之者,单刀軮鞭之携带便利,可随身防护也 。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且有用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 。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 。」鞭、锏都属短兵器,因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 。宋《武经总要》:「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 。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 。」明《武备志》亦同 。
啰啰唆唆引用了一大堆,想让大家了解多一点,其实通俗的讲来,无非是个四棱或多棱的好看又沉重的铁棍子!而且开始时主要是身后藏着的暗器 。
自从汉朝和隋朝发扬光大以后,鞭和锏就成了名家的兵器 。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擅长使用双鞭,秦琼(字叔宝)善使双锏,后来这两个名将成为老百姓喜欢的门神了(也有带刀的门神),看来喜欢这两个冷兵器的人是大把 。
鞭和锏的使用者主要是马军将领,是力量型兵器,如此看来这就是古人的没有爱心的地方了 。古人够贼的,知道自己每天提着双鞭或者双锏太沉重,于是总是将这个兵器挂在马鞍上,让马平常驮着 。及至上了阵上,连人带鞭或锏,那马的负重不一般了 。有的鞭或锏每支最重的要80斤(古16两为现在1斤),两支要160斤,加上人和其他武器的重量,马那能受得了这个重量?还要在阵上奔跑?这不是欺负马嘛 。古人可能用此办法也能偷懒一下,往往战几下就跑回自家阵中,说是“马不堪力”!将领偷懒或是本领不济的话还找那可怜的马的不是,马儿何罪之有?出生入死那份幸苦就不说了,还要被主人骂!怪不得大家平常遇到诅咒时候发誓:如果怎么怎么,让我来世做牛马 。敢情如此说来,托生为马实在是不如托生为猪八戒了 。
再说鞭和锏的长度吧,鞭和锏可能起自春秋,经过秦汉两朝,在隋朝就盛行了,延续到清末 。那么看看这两个兵器的长度吧:
- 中国古代冷兵器:抓的来历和作战使用技巧
- 96岁抗战老兵讲述养生三绝招:快走深蹲响鞭
- 吃鲫鱼有什么好处 鲫鱼和什么一起吃最好
- 鸽子汤和螃蟹能一起吃吗 鸽子汤的禁忌食物有哪些
- 吃鲤鱼有什么好处 鲤鱼和什么一起吃好
- 口蘑和什么炒好吃 如何挑选口蘑
- 吃兔肉有什么好处 兔肉和什么一起吃最好
- 糯米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吃糯米可以减肥吗
- 苦瓜和板栗能一起吃吗 苦瓜能和蜂蜜一起吃吗
- 慈禧对中国那些不为人知的非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