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的侠气是怎么一步步消失的?宋朝前后完全是两种人

中国人的性格历史,如同我们的黄河,先秦是上游,清澈见底;汉唐是中游,虽泥沙俱下,毕竟有波涛汹涌之雄大气象;明清是下游,已经常断流、奄奄一息了 。
从清末以来,关于中国的人性批判可谓汗牛充栋,其中当数鲁迅先生对中国的人性揭示最为深刻 。
而时至今日,我们这个社会依然充满了对国人人性的揭露和批判,其中,对国人奴性的批判尤为强烈 。
那么,奴性到底怎么定义呢?
奴性就是一种奴隶人格,畏惧权威、屈服于权威、无坚持正义的精神和缺乏捍卫正义的意志,连认识和保护自身的基本权利的智慧与勇气也是缺乏的;甚至于因为屈服和畏惧反过来还去奉承、附庸权威,助纣为虐,成为强权剥夺更多人权利的帮凶 。
难道中国人天生就是如此,看完下面的文章,就会明白国人的正义精神是怎么丧失,奴性又是怎么形成的 。
明清与春秋时的中国人:两个不同的物种
记得读过一个日本人写的帖子 。他说,我们尊敬古代的中国人,不尊敬后来的中国人 。因为古代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很不一样 。
这话听起来刺耳,但从头到尾细读中国史,你会发现此话有点道理 。春秋时的中国人,生机勃发,品格清澈 。汉唐时的中国人,雍容大气,自信心很强 。及至明清,一个个却是那么麻木、懦弱,缺乏创造力 。明清时的中国人和春秋时的中国人相比,简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
如果你不信,我随手举几个例子 。
先说尚武精神 。
春秋时代,贵族个个下马能文上马能武,侠客遍地,武士横行,一言不合就拔剑相斗 。那时的中国人,不喜欢一步三摇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 。不论男女,皆以高大健硕为美 。
所以《诗经》言庄姜之美,必先言“硕人其颀”;写鲁庄公之美,必说他“猗嗟昌兮” 。那个时代美男子的标志是大个子、卷头发、浓胡须,最好还带点狐臭味儿 。《齐风·卢令》赞美猎人,就说他“美且鬈,美且偲”,即卷发多须 。同样,《陈风·泽陂》中说,“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于是令女主人公心生爱意,在单相思中苦闷不已 。
春秋战国时代,那些争雄竞长的大国,个个都强悍好战 。《诗经·秦风·无衣》中有注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 。”班固在《汉书》中也说:“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 。”
东方大国齐国民风剽悍,百姓都是急性子、倔脾气,和今天的韩国人差不多 。贵族们常在道路上驾车相撞,国家立法也不能禁止 。
连今天说着吴侬软语的吴越地区,在先秦时代也是一片气质刚劲的土地 。《淮南子·主术训》篇说:“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 。”班固描写这片土地的尚武遗风:“(吴越)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
再来看看后来的中国人 。
明朝万历年间,到达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意外地发现,中国的男人都如此文弱 。他在写给罗马的信中说,“很难把中国的男子看作可以作战打仗的人” 。不仅如此,他还惊讶于这个帝国里最聪明的人看起来都像女人:“无论是他们的外貌气质,还是他们内心的情感流露,他们看起来全像是温柔的女子 。要是你对他们尊敬礼让,他们便会比你更加谦和 。”
居留中国的几十年里,利玛窦也看过上流社会的人打架,不过其情景却让他哑然失笑:“彼此争斗时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妇道人家的愠怒,相互殴斗时揪头发 。”“他们很少残杀,他们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这种争斗的方式 。这不仅是由于他们没有什么真正的男子阳刚之气,主要是,他们大多数人连小刀之类的兵器都没有”,“这些男人们不惜每天花费两个小时来梳理他们的长长的头发,考究地整理他们的服饰,他们就这样悠闲自得地打发着美好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