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说猪:少吃猪肉,拯救地球?猪对中华民族到底有多重要? 中国之最猪年

对猪的歧视,其实就是一种饮食文化的歧视 。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朗博
探究东西文化,洞察差异化的世界
今年是猪年 。
今天(2月7日)又是正月初三,也是“猪日” 。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富有吉利
在十二生肖中,猪的地位真是尴尬 。
不信,让你说个带“猪”的成语,能说出来吗?
可是其他生肖的成语,谁都可以说出一堆 。
正是猪太平常了,所以在中国主流文化中,丝毫没有什么地位 。
但是,猪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没有一种牲畜能与它相对!
无猪不成家
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就是回“家”团聚 。
而“家”这个字是怎么来的 。
看看甲骨文的“家”字 。
屋里有猪才成“家” 。
在华夏文明萌芽阶段,我们的先民盖的房子,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做猪圈 。
当时有“猪”的地方,也住着人,人与猪共同组成了“家” 。
可以说,猪的饲养,标志着我们中华农业文明的开始 。
我们的先民一开始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为了寻找食物,一直居无定所 。
但进入农耕文明以后,先民靠种农作物为生,定居下来,人类社会已具雏形 。
粮食问题解决了,但吃肉怎么办,总不能再靠打猎了吧 。
所以,养殖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了,猪就成了中国人最早驯化饲养的动物 。
猪的饲养,是人类社会定居生活的标志 。
猪肉是提供稳定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也是古人幸福生活的标志之一 。
在华夏文明形成初期,猪绝对具有崇高地位 。
在《山海经》中的“北次山经”中,46个山,其中有26个山的山民崇拜猪 。
按着民俗,正月初三就是“猪日”,也称亥日,古人云“山中亥日称人君者”,就是把猪当成“人君”,猪成了人上之人 。
中国龙最早雏形就是“玉猪龙” 。
红山文化中出土的中华第一龙,猪头蛇身
猪在中国文明萌芽阶段,具有很高的地位 。
但是,猪的地位到后来沦落了 。
猪的沦落
随着历史发展,猪的地位越来越低 。
原因就是:猪对老百姓来说太重要了 。
明朝李时珍说:“猪为天下畜” 。
在中国古代,各种农书对于养猪的研究最多,远远超过别的动物和牲畜 。
东汉的陶猪圈,反映当时猪饲养已经成规模
从最早期农书两汉的《记胜之出》,到北魏农学的《齐民要术》;从元代三部农书(《农桑辑要》《农书》《农桑衣食摄要》),再到明代《农政全书》,都有养猪的经验总结 。
随着三千年的养猪技术发展,猪成为古代农业社会最主要的肉食来源 。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 。
老人们对过年的回忆,就是那香喷喷的猪肉 。
每逢过节过年,婚丧嫁娶,都要杀猪,改善生活 。
美美地吃一顿猪肉,顿时感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
当然,能杀猪的人家,往往都是富裕的 。一顿吃不完,就把猪肉做成火腿、腊肉、腌肉保存起来 。
所以,猪,就成了古代农业社会家庭的财富象征 。
在过去,对于草根来说,吃顿猪肉便是美好的生活 。
猪就和“家”“年”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百姓最淳朴的记忆 。
可对于贵族士大夫来说,猪肉只是百姓的寻常之物,吃猪肉怎么能显示自己的尊贵的地位,和优越的生活呢?
所以,猪肉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备受歧视,难登大雅之堂 。
别说猪的成语,就是关于猪的寓言,描写猪的诗句,也是寥寥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