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 。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关羽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 。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 。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 。诸葛亮怕关羽什么?是怕他身在汉营心在曹?证据不足 。他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据此认为他卖国通敌,恐怕不妥 。是怕他武艺不精,不能在两*阵前斩将夺旗?也不是 。他在百万*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是怕他轻举妄动,不堪*国大任?还不是 。不能谋而后动,并不是他的主要缺点 。
到底怕他什么?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对》毁于一旦 。怕他终究会变成一块暗礁,撞沉联吴抗曹的联合舰队 。而联吴抗曹,则是诸葛亮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 。此计不成,蜀国难保,诸葛孔明的殷殷心*将付诸东流 。说到底,是怕他搞不好与东吴的关系 。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 。作为这个地方的守臣,最难处理的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上策是既不伤害吴蜀联盟,又长借荆州不还 。这正是诸葛亮处理这个难题的一贯方针 。但诸葛亮害怕关羽不能贯彻这个方针 。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奋大勇 。
关羽浓厚桃园之义,却淡泊天下大义 。否则,他不会再三阻挠刘备三顾茅庐,也不会刁难诸葛亮初行*令 。他只知道诸葛避见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见不到诸葛,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会在瓜分国土的*事竞赛中被淘汰出局,连最后一勺残山剩水也得不到 。关羽降曹,曹操善待于他,此“义”(其实是计)不忘,故有华容放曹,遗祸国家之举 。联吴抗曹,对关羽来说,似乎是联疏(吴)抗亲(曹),此“义”(国家大义)不记,故有拒亲辱吴、丧盟失地之举 。这正是诸葛亮最怕的 。怕关公守荆州,荆州与孙刘联盟不可兼得,却可能俱失 。既如此,换个人守荆州行不行?不行 。荆州重地,非至亲之人,非文武双全之臣不能守 。刘备至亲之人唯关张,关张之中,文武兼备是关公 。
诸葛亮怎能不怕?在刘备看来,非关公不能守荆州;而在诸葛亮看来,关公最不能守荆州 。但疏不间亲,此话怎好对刘备直说?尽管诸葛费尽心机,但关公有他自己的行为逻辑 。逻辑的结果是腹背受敌:腹受国家之敌曹*,背受自己制造的敌人吴* 。结局是丧师失地,败走麦城,穷途末路,*没身* 。这就造成了刘备的大不幸,逼着他面对自己一生最困难的选择:要顾孙刘联盟的大局,就不能为关羽报仇 。不报仇,结义誓言(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便不能遵守,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人和;要报仇,就要伤害自己的立国之本——孙刘联盟 。也许比较好的选择是做做样子的报仇 。
刘备痛哭了几场,便决定为义弟报仇 。也许开始是演戏,但开场的精彩误了他 。连胜过几战之后,真的进入了角色,以为甩掉*师这根拐杖,也能顺水推舟地灭了吴国 。结果自然是自误误国 。有了诸葛,才有联吴抗曹;有了孙刘联盟,才有赤壁之胜,才有吴国转危为安蜀国从无到有,才有三国鼎立之势 。因为关公,才有荆州之失;有荆州之失义弟之*,才有蜀国伤筋动骨大流*,从此一蹶不振,卒为司马氏所灭 。有诸葛,才有三国,所以说三国成于诸葛;因关公,盟友相攻,蜀国败亡,所以说三国毁于关羽 。
- 解析三国:诸葛亮和刘备,真的有机会一统天下吗?
- 崇祯皇帝为什么这么恨袁崇焕?把袁崇焕最后给凌迟处*
- 国舅长孙无忌为什么被自己的亲外甥逼*
- 亡国之君中国历史上以身殉国的五位皇帝
- 萧何为什么*了他一手提拔上来的韩信
- 秦武王赢荡怎么*的为什么会举鼎而亡
- 伪街经历知乎,知乎和百度知道哪个好
- 解密大明朝为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 采石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采石之战?
- 解密:刘备为什么不加封义弟关羽为蜀汉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