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许这是最通俗易懂的人工智能科普文章 人工智能如何看懂世界之最( 二 )


融会贯通
你在跟朋友下围棋,你发现朋友的心情非常不好,你本来可以轻松获胜,但是你却故意输给了对方,还不停的夸赞对方,因为你不想让这个朋友变得更郁闷,更烦躁 。
在这件小事上,你就用到了多种不同的技能:情绪识别、围棋技能、交流沟通、心理学…
但是大名鼎鼎的 AlphaGo 绝对不会这么做 。不管对方处在什么情况下,哪怕输了这盘棋会丧命,AlphaGo 也会无情的赢了这场比赛,因为它除了下围棋啥都不会!
只有将所有的知识形成网状结构,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例如:商业领域可以运用军事上的知识,经济学也可以用到生物学的知识 。
1.4 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
当下的人工智能是从大量数据中总结归纳知识,这种粗暴的「归纳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并不关心为什么 。
庞氏骗局类的诈骗手段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它利用超高的回报来吸引韭菜,然后让早起参与的所有人都转到钱;当旁观者发现所有参与者都真实赚到了钱,就简单的归纳为:历史经验说明这个靠谱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眼红,加入,直到有一天骗子跑路 。当我们用逻辑来推导一下这个事情就能得出骗子的结论:
这么高的回报并不符合市场规律稳赚不赔?我不需要承担高回报的高风险?好像不太合理为什么这么好的事情会落在我头上?好像不太对劲正是因为当下的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归纳逻辑」上的,所以也会犯很低级的错误
左:摩托车的遮挡让 AI 把一只猴子误认为人类 。中:自行车的遮挡让 AI 把猴子误认为人类,同时丛林背景导致 AI 将自行车把手误认为是鸟 。右:吉他把猴子变成了人,而丛林把吉他变成了鸟上图显示了在一张丛林猴子的照片中 ps 上一把吉他的效果 。这导致深度网络将猴子误认为人类,同时将吉他误认为鸟,大概是因为它认为人类比猴子更可能携带吉他,而鸟类比吉他更可能出现在附近的丛林中 。
也正是因为归纳逻辑,所以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 。数据越多,归纳出来的经验越具有普适性 。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AI 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他已经发展了大几十年了!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最具代表性的 3 个发展阶段 。
上图是从 1950 年至 2017 年之间,人工智能领域出现的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 。总结下来会分为 3 大阶段:
第一次浪潮(非智能对话机器人)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1950年10月,图灵提出了人工智能(AI)的概念,同时提出了图灵测试来测试 AI 。
图灵测试提出没有几年,人们就看到了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的“曙光” 。
1966年,心理治疗机器人 ELIZA 诞生
那个年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有些病人甚至喜欢跟机器人聊天 。但是他的实现逻辑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有限的对话库,当病人说出某个关键词时,机器人就回复特定的话 。
第一次浪潮并没有使用什么全新的技术,而是用一些技巧让计算机看上去像是真人,计算机本身并没有智能 。
第二次浪潮(语音识别)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在第二次浪潮中,语音识别是最具代表性的几项突破之一 。核心突破原因就是放弃了符号学派的思路,改为了统计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
在《人工智能》一书中,李开复详细介绍了这个过程,他也是参与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
第二次浪潮最大的突破是改变了思路,摒弃了符号学派的思路,转而使用了统计学思路解决问题 。
第三次浪潮(深度学习 大数据)
21世纪初
2006年是深度学习发展史的分水岭 。杰弗里辛顿在这一年发表了《一种深度置信网络的快速学习算法》,其他重要的深度学习学术文章也在这一年被发布,在基本理论层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