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你所理解的中国精神,如何理解“大学精神”( 三 )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写出你所理解的中国精神,如何理解“大学精神”

文章插图
儒家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受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儒家美学的政治色彩与伦理色彩比较浓厚,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功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 。儒家主张“入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忧国忧民,正人正己,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儒家美学的代表人物杜甫,尽管杜甫仕途坎坷,政治抱负始终未能实现,亲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困窘,但始终不改初衷 。甚至在写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极度困窘中,杜甫所祈求的也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天下寒士的温暖 。受儒家美学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十分严谨,讲究对仗、工整、格律,如他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诗,两两成偶,对仗工整,一句一景,彼此并列 。道家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受老庄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 。道家美学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具有鲜明的超功利倾向 。道家主张“出世” 。认为真正能观于天地而体道得道的理想人格应当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道家美学代表人物李白,原来也有政治抱负,受到唐玄宗的礼遇,供奉翰林,但政治上并不受重视,又受权贵排挤,仅一年就被“赐金放还”,从此离开长安,遍游名山大川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老庄道家的意味,渴望精神的绝对自由,仙与酒成为李白常常吟咏的题材 。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游名山游” 。李白的诗歌风格,不拘一格,挥洒自如,可以看出李白的道家思想飘逸的一面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 。主张“心”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一切法皆从心生”,高扬“心”的地位和作用,主张“遁世”,即避而不入 。禅宗认定法由“心”生,境由“心”造,而“心”是空寂的,所以“心”所显现的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皆虚幻不实 。禅宗美学的代表王维虽然受到儒家道家的影响,但更多地受到佛教禅宗美学的影响 。王维长期在京供职,官至尚书右丞,晚年笃志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王维的诗里都充满了浓郁的禅意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正是儒、道、释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
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道,为中国古代哲学最高范畴, 道有天道、人道之分 。天道是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学说,人道是人生根本问题的学说 。老庄道家侧重于“天道”或“自然之道”,孔孟儒家侧重于“人道”或“论理之道”,禅学的“佛性”(即心即佛)相似于“道”的概念 。天、人统一于“道”,也就是“天人合一”之道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 人生价值的学说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规律 。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而后者强调“主客分立”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这可以说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征 。“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医讲“气”,气功讲“气”,戏曲表演讲“气”,绘画书法也要首先运“气” 。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 。一方面,中国美学十分重视养气,主张艺术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气”是对艺术家生理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的总概括 。另一方面,又要求将艺术家主观之“气”与客观宇宙之“气”结合起来,使得“气”成为艺术作品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 。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极富民族特色,指的是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显现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形态 。“气韵”范畴,孕育于哲学中重视“气”和音乐中讲究“韵”的汉代,成熟于各门类艺术推崇生动表现事物气韵之美的魏晋南北朝 。“气韵生动”已经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总原则,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