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高高的苞米,矮矮的花生 中国之最短文

高高的苞米,矮矮的花生
文|陈希瑞
秋天真忙!出花生、掰苞米,还要耕地种麦子,庄稼一茬接一茬,庄稼人忙得脚不沾地 。千忙万忙,活路再多,总有个轻重缓急,按照农作物生长期的不同,收获庄稼会有序进行 。在二叔看来,最先应该收获的作物,是花生、豆子,其次是苞米,等这几样收获结束,就该耕地种麦子了 。
二叔家今年种了三亩花生和十亩苞米,至于豆子,那不过是地边地角的营生 。十三亩庄稼,现在都是大机械作业,放在正常年景,割割拉拉,实际上忙不了多少日子,就会收获回家 。不过今年二叔可就愁着了 。
今年,伴随着一场场雨水的降临,秋庄稼涝了 。二叔瞅着电视说,这年头,真是旱涝不均 。南方干旱,连长江水位都下降了那么多,我们北方胶东农村却涝了!还用说吗,今年秋收,地里进不去大机械作业,只能靠人工 。好在二叔在村西岭子地还有五亩苞米,那边方地势高,进大机械没问题 。南洼的五亩花生和五亩苞米,地势低洼,雨水浸泡时间过长,可就没辙了,只能靠人工去收获 。
于是,二叔每天开着拖拉机,拉着二婶,突突突朝南洼走了 。中午不回来,饭在地里吃 。吃了饭,到旁边高高的苞米地里,稍事休息,再接着干 。二叔开车往家里拉花生,晾在场院里 。
在场院里,我看见了二叔家那些晾在太阳底下的黑花生,都成了泥蛋子 。二叔告诉我,南洼花生地里,进不去车,只能靠人工干 。人赤着脚进去,腿肚子就陷进泥里,拔出一墩花生,净是泥疙瘩 。伴随着二叔的叙说,我的眼前,出现了并不陌生的画面:花生出出来,得一把一把地摔出来,使花生果和蔓子分开,当然汗珠子也不断线地摔出来 。等满了兜子,然后装进袋子里,再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地里扛到地头,最后装车 。
二叔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闺女早已出嫁,小儿子在外上班,不常回来,谁都帮不上他 。二叔帮儿子花了一百多万在城里买了楼,有钱都帮了儿子,弄得闺女心里疙疙瘩瘩的 。二叔二婶年近七十,身材倒挺硬朗,还种着十三亩地 。闺女每次回来,都埋怨他们有福不会享,一大把年纪了,还舍不得那几亩地,劝他们快把地租出去 。二叔总是说,眼下身体还好,拨拉这十几亩地也累不着,等以后干不动了再说 。闺女嘴上不说,心里明白,还不是攒钱帮你儿子打房贷? 不用说,出完花生,接下来,二叔还要在泥地里掰苞米,掰下来,还得往外扛 。
二叔心里早计算好了,五亩地,一亩地四垄,总共二十垄 。少说,一天掰六垄,差不多三天,就能掰完,说不定闺女也会回来帮忙 。有泥怕啥,有水怕啥,种庄稼就离不开泥,离不开水 。累了、乏了,就歇歇,卯足了劲再干,庄稼汉有的是力气!
前年秋天,一场大雨,把大秋作物泡在地里,花生也是靠人工拼体力拔,我和妻子去帮亲戚石老五出花生了 。趁歇息的空儿,我抬头望望,身边,是比人头还高的苞米,仿佛是一片幽深的树林子 。那时候,苞米的秸秆还青着,怀里的苞米棒子却黄着,青黄相间,分明是一幅画 。有经验的庄稼人都懂得,花生和苞米,矮的矮,高的高,通风透光,互补性强,是最合适不过的邻居 。
花生出出来,还得摔打出来,将果子与蔓子分离 。过了两天,我们又来到石老五地里,每人守着一个用铁棍焊接支撑起来的铁架子,上面封着大约两米长的尼龙网子,拿一把花生在手,用力在架子上摔打几下,花生果进了网子,花生就这样一把把摔打下去,把果子跟藤蔓分离出来 。摔摔打打花生清脆的声音,传出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