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 。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 。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
14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温州师范学校 。学校课目甚多,但他却潜心于古籍经典的研读 。在校期间,他尝试赋诗填词,所作《如梦令》结句“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深得国文教师赞赏,在句旁加了密密的朱圈,这给夏先生很大的激励 。温师毕业后,他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教学生涯 。期间,他积极参加家乡的诗社活动,与同道切磋诗词,论辨阴阳,奠定了一生研治词学的基础 。从1930年起,夏先生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夏先生一直主持东南词学讲席,与海内词家、学人声气相通,治词授业,多所建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 。
人物生平
1900 年2月10日生,1986年5月11日去世 。1918 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 。1930 年,由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即浙江省严州中学)转之江大学任教 。曾任浙江大学教授 。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文学研究》杂志编委、《词学》杂志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 。1986年5月11日,夏承焘因病在北京逝世 。他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夏承焘先生作为杰出的词学家,既是传统词学的总结者,亦是现代词学的奠基人 。
20岁以后,北到冀晋,西入长安,视野扩大,阅历加深,写下了不少忧时愤世之作 。30岁前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撰写《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和《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词学专著上,但并未放弃吟咏 。30岁后专攻词学,弘博精深,对我国词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他一面继承历代词学之长,一面对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体、词乐、词律和词史,大大扩展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为词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与理论化的轨道作出了突出贡献 。50岁前后,进行词学研究的同时,还写了不少奇思壮采的创新之作 。
【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凝聚着夏承焘先生毕生心血的近千万字著作中,有已出版的词学专著近30种,未结集论文百余篇,待整理出版的著作尚有多种 。其中《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都是有词学以来少有的巨著 。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代表作为《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诗集》,并写了独具特色的《天风阁学词日记》 。夏承焘先生之学术成就,还得到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1981年后任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等 。
往事略集
夏承焘先生于1927年至1930年在九中任教 。他的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开创词学研究新风,使传统的词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成为海内外公认的“一代词宗” 。
1927年下半年,夏承焘一到九中就在藏书楼发现了丰富的图书,令他喜出望外,一头扎进了书籍的海洋 。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在师校图书馆理旧书,有涵芬楼影印廿四史,浙局‘三通’、啸园丛书等,借二三十本归,在严州得此,如获一宝藏矣 。夜翻《隋书》、《宋史》、‘三通’,作《白石词考证》,得数事,甚得意 。十一时寝 。”晚年他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记忆忧新:“每天上完课,就钻进书库读书 。在那里,我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唐宋词人行迹的笔记小说,披沙拣金,往往见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