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亡于何?并非蒙古铁骑,而是这个坏习惯!

宋仁宗时代的高官郭劝,是公认的道德模范,眼里容不得沙子 。早年宋仁宗想废皇后、立新后,刚露出点儿口风,立刻被郭劝穷追猛打,这事硬是被搅黄了 。
后来宋仁宗想换几件洗澡用的浴器,郭劝立马上折子,骂得宋仁宗抹着眼泪把精美的浴器全砸光才作罢 。
为何皇帝抹眼泪都没招,说到底还是郭劝太讲道德 。只要他开骂,一丁点儿事都能上升到超高的道德高度,把皇帝骂得禽兽不如 。为了不当禽兽,皇帝自然捏着鼻子也要认 。
然而,“道德帝”郭劝在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的重要岗位上,被一个大馅饼砸中了头 。
时为宋朝藩属国的党项政权首领元昊,图谋反叛,其叔父山遇强烈反对,一怒之下降了郭劝 。他把元昊的反叛阴谋和盘托出,并自告奋勇做急先锋去攻打元昊 。
如果郭劝能够审时度势,利用山遇在党项的地位和影响力,顺势铲平反叛势力,他就能成为大功臣,此举对北宋的国防更是大大有利 。
可是在这关键时刻,一向道德高尚的郭劝做出了一个“崇高”到荒唐的决定:把山遇捆成粽子给元昊送回去——利用人家的叔侄矛盾打人家,大宋怎么能这么不道德呢?
以郭劝一辈子标榜道德的表现看,他做这么个军事上堪称愚蠢、道德上可以贴金的表现倒是不奇怪 。
而此“崇高”行为的后果也尽人皆知:不单山遇被元昊乱箭射死,整个党项政权的亲宋势力更被一股脑清洗掉,彻底没了掣肘的元昊大摇大摆地跟宋朝翻脸,称帝建立了西夏,持续百年的宋夏战争爆发 。
开国即缺失幽云十六州的北宋,此后还要面临战乱不断的西部,真是雪上加霜 。而这个天大的国防深坑,就是道德模范郭劝自以为是地挖下的 。
到了南宋,与那些苟且偷安的奸臣相比,名相史浩看上去无比正面 。
他出身贫寒,少年时就以孝敬长辈和友爱兄弟著称;后来受命担任储君、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的老师,更是以渊博学识和一身正气将未来的天子教出了一派英武风采 。
宋高宗退位后,史浩秉承宋孝宗的精神,亲自主持了岳飞的平反工作,把秦桧牢牢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
如果这位名相能坚持做好文化教育宣传工作,他的人生必然会非常完美 。可待地位扶摇直上后,史浩的道德牌打到了一个不该打的地方:宋金战场 。
宋孝宗登基后,任命史浩为副宰相 。彼时,南宋军民把南侵的金兵打得崩溃,陕西战场上更是出现了重大突破——名将吴麟率领的川军横扫三路,一路摁着金军痛打,眼看就要拿下关中平原 。
这意味着长期偏安一隅的南宋即将拿下反攻中原的重大跳板,光复山河的曙光已然无比明亮 。
可惜在这个关键时刻,史浩的“道德牌”呼啸而出,硬生生把这“曙光”摁了下去 。
他极力向宋孝宗建言,说咱们和金国有绍兴和议,反正陕西打下来咱们也守不住,不如放弃这个鸡肋一样的地方,以此消除金人的贪婪之心 。
这一番道德高论说得宋孝宗情怀大发,正好史浩升任宰相,便让史浩写诏书送到了前线 。
这感人的“情怀”结结实实地把前线坑坏了 。有岳飞冤死的教训在前,“懂事”的吴麟哪敢抗命?他只能含恨撤退,数万将士浴血收复的国土就此断送 。
更可怕的是,史浩讲道德,金军可不讲 。史浩拍着胸脯保证金军不会再打,谁知金军转脸就恶狠狠地扑了上来,猝不及防的宋军伤亡惨重,负责殿后的三万将士几乎全军覆没 。
如此惨剧,直到前线名将愤然入宫力陈应当攻金的理由,宋孝宗才恍然大悟 。名将痛斥道:史浩一直坚决认为应该向金国求和,就怕前线打了胜仗,他这个新宰相刚上任就没了用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