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知之是什么意思?-学而知之意思( 二 )


12-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论语·颜渊》(12·5):“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12-6、【恭而有礼】——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论语·颜渊》(12·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12-7、【四海之内皆兄弟】——普天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论语·颜渊》(12·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12-8、【浸润之谮】——比喻暗中诽谤别人的坏话 。《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
12-9、【足食足兵】——食:粮食;兵:武器 。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论语·颜渊》(12·7):“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12-10、【必不得已】——必然不能得止 。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 。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论语·颜渊》(12·7):“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
12-1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论语·颜渊》(12·8):“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12-12、【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 。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论语·颜渊》(12·8):“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12-1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论语·颜渊》(12·1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
12-14、【片言折狱】——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 。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 。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论语·颜渊》(12·12):“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12-15、【成人之美】——成:成就 。成全别人的好事 。《论语·颜渊》(12·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12-16、【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 。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论语·颜渊》(12·19):“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
12-17、【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论语·颜渊》(12·19):“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
12-18、【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论语·颜渊》(12·2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12-19、【一朝之忿】——朝:早晨;忿:气忿 。一时的气忿 。《论语·颜渊》(12·21):“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2-20、【以文会友】——指通过文章来结交朋友 。《论语·颜渊》(12·2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
《子路篇第十三》13-1、【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论语·子路》(1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13-2、【手足无措】【无所措手足】——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论语·子路》(13·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13-3、【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 。《论语·子路》(13·7):“鲁卫之政,兄弟也 。”
13-4、【胜残去杀】——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 。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论语·子路》(13·11):“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
13-5、【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13-6、【一言丧邦】——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丧邦,有诸?”
13-7、【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