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袋发菌与出菇管理 平菇菌袋多发病症的原因及对策

平菇菌袋发菌与出菇管理 平菇菌袋多发病症的原因及对策

每年的9~l1月是平菇播种和发菌的生产高峰季节 , 因此许多读者来电话咨询有关菌袋不发菌、发菌慢以及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 。现将其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 希望广大菇农可以借鉴 。
一、菌丝纤细、稀疏,发菌速度慢其主要表现为播种后菌种块萌发慢、生长速度慢、菌丝较细而稀疏,菌丝灰白、发暗,而且占领料面需时偏长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菌种种源未经脱毒处理,或者脱毒的母种在制作三级种的发菌过程中退化或老化,使之降低了应有的抗性 。二是基料处理不当 , 使其营养不全而导致菌丝弱势 。或是配方中加入成分不明的辅助原料,抑制了菌丝健康发育 。或因拌料后久置、环境杂菌基数高,使料内进入并滋生大量有害微生物等 。此外,基料水分过大、装料偏紧、塑袋微孔过少等均可导致该类问题的发生 。防治措施:要对症下药 。首先,对菌丝偏弱的菌袋采取打孔增氧,使菌丝在强氧条件下恢复活力 , 增加抗性 。其次,加强对发菌场所及其环境的消毒杀菌,可使用百病去无踪对菇棚喷酒杀菌,每5天左右一次 , 直至出菇结束 。第三,如果基料含水率偏低 , 可在菌丝基本布满料表时,对配l2OO倍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浸法菌袋 。最后,对确认基料已经腐败、无法完成发菌的菌袋,应及时将料倒出,晒干处理,以备再次使用,可降低损失 。

【平菇菌袋发菌与出菇管理 平菇菌袋多发病症的原因及对策】二、不发菌在确认菌袋没有虫害的前提下,该种菌袋的表现特征是菌丝难以吃料、基料慢慢变褐,并发出一种刺激性气味 , 甚至有的菌种块开始着生霉菌,菌袋变软,最后腐烂 。其原因:一是菌种抗性问题,尤其三级种发菌阶段被动地接受了高温闷湿等,虽表面观察菌种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活力明显下降,严重者处于失去活力的状态 。二是基料的处理不当 , 与上述相仿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制种者在三级种的塑袋上扎孔增氧,从而使得菌种自身携带大量杂菌孢子 。据分析 , 今年菌袋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 除气候的不利影响外,菌种自身带菌是重要原因之一 。防治措施:若播种后5天没发菌,即可趁早补种 。其方法是:打开袋口,用直径l4毫米的钢钎打孔,孔内及两头接入新的菌种 。若超过lO多天,基料变味、变褐则不宜补种,应进行倒料处理 。要将料晒干掺入新料,进行堆积发酵后,重新装袋播种 。


三、污染其杂菌品种主要是木霉、曲霉和毛霉等 , 发生原因:一是今年的气候利于杂菌存活及繁殖 。二是基料处理不当给杂菌的侵染提供了机会 。三是环境尤其是菇棚消杀处理不到位 。第四,不少菇农仍然心存侥幸,初期污染时盲目地等等、看看或者乱用药物,直到污染严重才着急求治 。防治措施:l.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 。2.对基料营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 , 是提高菌丝抗性、实现高产优质的最佳措施 。采用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喷施相结合 , 一般可增产3O%以上 。3.对棚内使用百病去无踪进行消杀l—2次 。拌料时为防污染,可加入菇病消药物 。发菌期间,每隔5天左右对棚内喷酒一次百病去无踪 。如发现有小块菌污染,要使用菌绝杀进行涂刷、撒粉或浸洗菌袋等处理,以防杂菌孢子扩散 。4.在菌袋完成发菌后,应强化其菌丝后熟期7—lO天 。条件允许时应延长l5天左右,以使其积蓄更多的能量 。出菇期间,每3—7天对地面、棚墙及门口、通风口等空闲处喷施一次蘑菇杀病灵等药物,尽量不直喷菇体 。当菌盖直径2—3公分时,可对菇体喷酒三维精素(喷施型) 。当棚温在l3摄氏度以上、发现有菇蚊菇蝇等时,应使用高效驱虫灵溶液以驱避 。发现有病害迹象时,应及时处理,以防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