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降临!!!

人的记忆是脆弱的 。因此,个人笔记成为了我们构建第二大脑和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人工智能的崛起,无疑改变了我们处理信息和知识的方式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笔记方法论和 AI 软件的「效率成瘾者」和「软件发烧友」,我深感此次变革的影响 。在以为首的 AI 工具到来后,我曾经一度想放弃笔记,找不到继续坚持记笔记的理由 。潜意识中,我认为记笔记这件事的定位已经在这个时代发生了变化,而我的思维和习惯还没有适应这样的变化,十分困惑:
旧的笔记模式:矿工采矿
之前,我们的学习方式很像矿工在挖掘宝贵的矿石 。我们就像他们深入矿山,耐心挖掘,找到宝贵的矿石,然后将其提炼成有价值的财富一样,我们通过阅读和学习,从海量知识中发掘、筛选,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的脑海是那座富饶的矿山,笔记就是我们的矿工工具,双链是我们用于寻找知识矿藏的地图,而新知识就像古老的矿工在未知的山洞中艰难探索中发现的一块金矿 。
选址:寻找知识
和矿工为工地选址,寻找价值巨大的矿山一样,我们在知识海洋中寻找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用的领域 。这个过程涉及到的是在大量的知识中,我们需要找到哪些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文章,网页,听讲座,亲身实践,才能从互联网无尽的内容中找到有价值的「矿山」 。
勘探:快速阅读和概括
这就像寻找黄金矿脉,一旦找到「矿山」,我们就要进行勘探,找到黄金矿脉,确定最佳挖掘方向和路径 。这相当于我们搜索和筛选相关资料的过程 。当我们学习新主题时,我们通常会从最基础、最表层的内容入手,使用搜索引擎或查阅百科全书等工具进行第一步挖掘,先确定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框架,摸清属于这座山的「矿脉」 。但我们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确定学习的方向 。学习路径极不系统,难以把握全貌 。
开挖:摘录和记录
通过对整个领域的宏观了解,我们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切入口 。然后,我们使用笔记软件(例如 、、Roam等)作为我们的工具,记录自己的想法,摘录和记录重要的信息,就像挖掘黄金矿脉一样,搜集有价值的「矿石」 。我们把这些「矿石」存储在自己的「背篓」中,以便日后检索和使用 。但这样的挖掘效率低下,重复性强 。我们会反复整理相似内容,但收获有限 。
筛选:组织和连接
如同矿工筛选出有价值的矿石,我们也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和处理,去除杂质,将有价值的内容留下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笔记软件的标签、双链等功能,以及「卡片笔记」「PARA」等笔记方法论来整理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变得更加结构化,更加易于理解和应用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的大脑去分析和判断信息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就像矿工辨别矿石的价值一样 。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大量碎片化的知识点,但难以进行有效整合 。
【AI 降临!!!】提炼:形成新理解和洞察
最后一步是提炼,就像矿工将原矿提炼成纯净的金属一样 。我们需要将知识内化,使其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践,或者和别人交流,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将知识与知识间建立联想类的双链,形成思维的结晶 。然而,我们构建的外部知识网络,不如大脑中的神经连接般系统全面 。信息检索不便,而且容易遗忘 。
AI 时代的笔记模式:机器采矿
在 AI 到来之后,回顾自己「引以为豪」 的整个学习的工作流,才发现它显得多么原始和低效 。就像采矿一样,这过程低效又劳力密集 。而且,知识的建立和提炼过程受限于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更重要的是,处理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知识成为一大难题 。每天我们都面对海量的新信息,用传统方法处理简直难上加难 。